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玉米的性别由两对等位基因(B/b、T/t)控制,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玉米的性别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表:
基因型B和T同时存在B不存在,T存在T不存在
性别雌雄同株雄株雌株
请回答:
(1)基因型为bbTT和bbtt的亲本杂交,F1的性别是雄株.
(2)雌雄同株玉米的基因型有4种,其中杂合子的基因型是BBTt、BbTT、BbTt.
(3)现有雌株、雄株两个亲本杂交,F1出现三种不同性别的个体,由此可判断两个亲本的基因是bbTt、Bbtt.F1自交,F2的性别及比例是雌雄同株异花株:雌株:雄株=9:4:3.

分析 据表格分析可知,玉米的性别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当B和T同时存在(B T )时为雌雄同株异花,当T存在,B不存在(bbT )时为雄株,当T不存(B tt或bbtt)时为雌株.据此作答.

解答 解:(1)基因型为bbTT和bbtt的亲本杂交,F1的基因型为bbTt,性别是雄株.
(2)当B和T同时存在(B T )时为雌雄同株异花,其基因型有BBTT、BBTt、BbTT、BbTt四种,其中杂合子的基因型为BBTt、BbTT、BbTt.
(3)有雌株、雄株两个亲本杂交,F1出现三种不同性别的个体,即基因型为B T_、bbT 、B tt或bbtt的植株同时出现,说明两个亲本的基因是bbTt、Bbtt,F1的基因型即比例为BbTt:Bbtt:bbTt:bbtt=1:1:1:1,F1自交即BbTt自交,后代可以出现雌雄同株异花株:雌株:雄株=9:4:3.
故答案为:
(1)雄株
(2)4   BBTt、BbTT、BbTt
(3)bbTt、Bbtt   雌雄同株异花株:雌株:雄株=9:4:3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学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判断基因型及表现型的对应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某水稻品种稻米的香味是由细胞中8号染色体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1)香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在无香味基因中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缺失,这种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2)现有有香味和无香味水稻各一株,为了判断该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先将它们分别自交,结果子代都不出现性状分离,接下来的实验步骤是将二者的子代杂交,观察F2表现型及其比例.
(3)已知该水稻品种的无香味(A)对有香味(a)为显性,抗某种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现用基因型为AaRr的植株作亲本分别进行自交和测交,实验结果如图一和二所示,图三表示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其余染色体未画出).

据图回答:从图三中可以得出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守自由组合定律.从图一中选出一株有香味的品种,是杂合有香味抗病的概率是$\frac{1}{2}$.将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连续自交,若不抗病的水稻幼苗容易感染疾病而死亡,则会对有香味基因频率的影响是逐代不变(增大,减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森林生态系统的总面积为Mkm2,该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N头.回答下列问题:
(1)森林植被具有防风固沙,吸滞尘埃、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等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种作用具有的价值属间接价值.
(2)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n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frac{n}{M}$头/Km2(头•Km-2);当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frac{n}{2M}$头/Km2(头•Km-2)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甲种植物同化的能量大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种动物和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之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为某家庭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III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隐性 ,后者的判断理由是Ⅲ3与Ⅲ4都是正常的且Ⅲ4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他们生了有病的儿子.
(2)III2的基因型为aaXBY,III3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
(3)IV4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frac{3}{5}$.
(4)若IV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生一个不患乙病的男孩的概率是$\frac{3}{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有关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后期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
B.一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之间形态、功能均不相同
C.二倍体生物的成熟生殖细胞中包含两个染色体组
D.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组的数量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群都具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B.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
C.间隔五米种植行道树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
D.瓢虫的分布方式是集群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有关细胞外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的基本化学成分不同
C.血浆渗透压的太小主要与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D.细胞外液占人体体液的绝大部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云南省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滴管中冒出的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

B.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留在酒精中

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释放速率下降

D.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图1A、B、C分别表示某高等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三个细胞,图2的曲线图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请据图分析 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个细胞中,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有B、C,含有同源染色体的为A、B,可对应曲线图b〜c段的细胞是A、B.
(2)B细胞含8条染色单体,2个染色体组,B细胞下一时期染色体行为的主要特征是
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
(3)C细胞所处的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细胞形成的子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细胞或极体.
(4)曲线图中DNA含量由a到b形成的原因是间期DNA分子复制,由c到d形成的原因是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
(5)若曲线图表示减数分裂,则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在bc段,一定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是de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