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5.下列与腐乳制作过程相关的操作,错误的是(  )
A.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发酵,但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B.豆腐块装瓶时,为了避免影响口味,逐层加盐量大致相等
C.含水量约70%.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
D.酒精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过高会使腐乳成熟期延长

分析 腐乳的制作
1、原理
(1)腐乳的发酵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进行,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它是一种丝状真菌,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2)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可以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以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2、流程

3、注意的问题
(1)腐乳发酵中杂菌的控制
①事先用馒头放在温暖潮湿处培养毛霉,当馒头上长出青点(青霉菌落)、黄点(黄曲霉菌落)、红点(红曲霉菌落)时,及时用镊子和解剖针剔除,保留白毛让其生长黑色孢子.
②消毒:将豆腐块加热,杀死表面的微生物,防止其他微生物的干扰.
③接种:将上述馒头上的孢子弹在豆腐块上,并用灭菌后的食品袋罩上,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
(2)腐乳制作所需豆腐的含水量及意义:豆腐含水量以70%为宜.毛霉为异养需氧型真菌,若含水量过高,影响毛霉的有氧呼吸,豆腐不宜成块;若含水量过少,则不利于毛霉的生长,毛霉的代谢也离不开水.
(3)配制卤汤时酒量的控制:加酒的目的之一是杀死微生物.如果过少,达不到杀死微生物的目的,导致豆腐腐败;若过多,不但杀死了微生物,而且会因酒精度过高抑制了酶的活性,从而影响腐乳的成熟,同时还会因酒精含量过高而影响腐乳的风味.一般应控制在12%左右.

解答 解:A、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发酵,但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A正确;
B、豆腐块装瓶时,为了避免杂菌污染,应该逐层增加盐的用量,越接近瓶口,盐的用量越多,B错误;
C、豆腐的含水量约70%,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C正确;
D、酒精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过高会使腐乳成熟期延长,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腐乳的制作,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分析细胞内4种重要有机物的组成及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a一般是指葡萄糖;动物细胞中f主要是指脂肪.
(2)细胞鲜重中原子数量最多的元素是H(填元素符号).
(3)c是指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
(4)d是指脱氧核苷酸,绿色植物体细胞内的h主要集中分布的场所是细胞核.
(5)某蛋白质由n条肽链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a,如果该蛋白质分子含有的氨基酸数为c个,则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A
A.$\frac{a+18(c-n)}{c}$ B.$\frac{a-18(c-n)}{c}$   C.$\frac{c-18(c-n)}{a}$   D.$\frac{c+18(c-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一为白化基因(用a表示)和红绿色盲基因(用b表示)在某人体细胞中分布示意图;图二为有关色盲和白化病的某家庭遗传系谱图,其中Ⅲ9同时患白化和色盲病,请据图回答:

(1)图1细胞产生的带有致病基因的生殖细胞的基因有aXB、aXb、AXb
(2)根据图2判断,Ⅱ4所患为白化病,Ⅱ7所患为色盲病;Ⅱ8是纯合子的概率是$\frac{1}{6}$.
(3)Ⅲ10的基因型是AaXBXB或AaXBXb12的基因型是AAXBY或AaXBY;为有效预防遗传病,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因为若Ⅲ10和Ⅲ12结婚,所生子女患一种病的概率为$\frac{1}{4}$,患两种病的概率为$\frac{1}{48}$
(4)若Ⅲ9染色体组成为XXY,那么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是其母亲(填“父亲”或“母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下图甲为处于三种不同生理状态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图乙是将另外一种植物的细胞分别浸润在蒸馏水、0.3mol/L蔗糖和0.5mol/LK2NO3溶液中后,原生质层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原生质层包括甲图中①②⑤三部分(填图中标号),其可看做一层半透膜(或选择透过性膜)膜.
(2)若甲图中a,b,c是处于同一浓度溶液的三种成熟植物细胞,那么它们的细胞液的浓度依次为a>b>c(填图中标号).
(3)乙图ABC曲线中,表示细胞浸润在蒸馏水中的是A.
(4)试简要分析B、C曲线差异的原因:曲线B对应细胞在0.5mol/L KNO3溶液中,实验开始时因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之后由于K+、NO3-能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渗透吸水使得质壁分离自动复原;曲线C对应的细胞,由于蔗糖分子不能进入细胞,因此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后不能发生复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肉毒梭菌(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是致死性最高的病原体之一,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在于其产生的神经麻痹毒素,即肉毒类毒素.它是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肽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1mg肉毒类毒素可毒死20亿只小鼠.煮沸1min或75℃下加热5~10min,就能使其完全丧失活性.可能引起肉毒梭菌中毒的食品有腊肠、火腿、鱼及鱼制品、罐头食品、臭豆腐、豆瓣酱、面酱、豆豉等.下面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

请据此回答:
(1)肉毒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2)由上图可知,该片段由5种氨基酸组成,有4个肽键,在形成该片段时要脱去4个水分子.
(3)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2个氨基和2个羧基.
(4)高温可使肉毒类毒素失活变性的主要原理是高温导致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生物学实验中常用到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细小物体的D
A.体积   B.表面积  C.物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2)如图1表示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在调换高倍镜观察前,要使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上方方移动;调换高倍镜后,物像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3)用显微镜观察某标本时,已知目镜的放大倍数为1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4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为A.
A.长度、宽度均放大400倍
B.面积放大了400倍
C.长度或宽度放大40倍
D.标本的体积放大400倍
(4)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2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少?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对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细胞器膜都含有丰富的磷脂
B.水分子、CO2容易通过细胞膜,病毒不可能进入细胞
C.获取细胞膜最好选用猪、牛、羊等生物的红细胞
D.有可能构成细胞膜的一组元素是碳、氢、氧、氮、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在探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关系的实验中,分别采用边长为1cm、2cm、3cm的含酚酞琼脂块,放入NaOH溶液,相同时间后,发现NaOH在三块琼脂块中扩散的深度(  )
A.都一样B.体积越大,深度越大
C.体积越小,深度越小D.边长2cm的扩散深度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的功能.如图所示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请回答问题.

(1)DC细胞能通过胞吞方式将外来抗原摄入细胞内,将其分解;同时,免疫调节也可对付体内的异常细胞,以上这些过程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三个功能即防卫、监控和清除.
(2)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T细胞外具有识别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称为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具有摄取、处理及传递抗原能力的细胞,除树突状细胞外还有吞噬细胞等.
(3)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它产生的淋巴因子可作用于已被抗原刺激的B细胞,并促进其增殖分化.
(4)DC免疫疗法是通过采集患者自体的外周血液,在体外诱导培养出大量DC细胞,使之负载上肿瘤抗原信息后再输回给患者.这些DC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可诱导T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精确杀伤肿瘤细胞,同时,还能使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具有防止肿瘤复发的功效,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