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到美国的一个岛屿.经跟踪调查绘出环颈雉种群的增长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该岛屿上的环颈雉构成一个
 
,其数量增长有什么特点?
 

(2)A-B,由于
 
,种群增长不明显.
(3)D-E,从生物因素看,随种群密度的增长,个体间由于
 
加剧,以及该种群的捕食者增加,导致该种群的
 
降低,
 
增加,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
(4)EF段表示稳定期,其种群净增长率为
 
,种群数量
 
,该岛屿上环颈雉的最大数量为
 
左右.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专题:
分析:据图分析,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其中B点位于
K
2
处,种群增长率最大,E点位于K值,种群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基本不变.
解答: 解:(1)该岛屿上的环颈雉构成一个种群,其数量增长开始时增长缓慢,经快速增长后,增长速度减慢,最终达到相对稳定.
(2)A-B,由于需对新环境适应,种群增长不明显.
(3)D-E,从生物因素看,随种群密度的增长,个体间由于种内斗争加剧,以及该种群的捕食者增加,导致该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加,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
(4)EF段表示稳定期,出生率大致等于死亡率,其种群净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看图可知该岛屿上环颈雉的最大数量为2000只左右.
故答案为:
(1)种群   开始时增长缓慢,经快速增长后,增长速度减慢,最终达到相对稳定
(2)需对新环境适应
(3)种内斗争  出生率  死亡率
(4)O      相对稳定      2 000只
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表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与囊泡(细胞内运输物质的小泡)运输无直接关系的生命活动是(  )
A、质壁分离与复原
B、胰岛素的加工和分泌
C、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
D、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种雌雄异株(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高等植物,其花色(A、a)和叶形(B、b)性状分别由不同对染色体上的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下表是两个杂交组合的亲本性状及子代表现型与比例:
杂交组合亲本表现型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父本母本
红花宽叶白花宽叶
1
4
红花宽叶、
1
4
红花窄叶、
1
4
白花宽叶、
1
4
白花窄叶
1
2
红花宽叶、
1
2
白花宽叶
白花窄叶红花宽叶
1
2
红花宽叶、
1
2
红花窄叶
无雌性个体
(1)写出甲组亲本的基因型:
 

(2)杂交组合乙的后代没有雌性个体,其可能的原因有:一是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二是基因a和b共同使雄配子致死.若欲通过杂交实验进一步确定原因到底是哪种,应选择基因型为
 
的雄株作为父本,与任意基因型的雌株作为母本杂交.
若子代,则为原因一
 

若子代,则为原因二
 

(3)若是第二种原因导致杂交组合乙的后代没有雌性.让乙组子代的红花窄叶雄株与甲组子代的红花宽叶雌株交配,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4)若是第一种原因导致杂交组合乙的后代没有雌性.如果要快速培育出稳定遗传的正常二倍体白花窄叶雌性植株,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最好选择基因型型为植株作为亲本;采用的育种方法为
 

(5)若甲组子代出现染色体组成为XXY的窄叶雌株,则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已知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溶液的激素,但不知道人的胰岛素在鱼体内是否同样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请完成以下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以探究在鱼体内人胰岛素是否具有与鱼胰岛素相同的生理效应.
实验步骤:
①将正常形态功能的鱼群随机等分为三组,其中实验组
 
 组,对照组
 
组,依次编号为A、B、C.
②分别对A、B、C组施以自变量处理:
 

③一段时间后,检测记录鱼体内的
 
并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预测与分析:
如果
 
,说明人的胰岛素在鱼体内不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如果
 
,说明人的胰岛素在鱼体内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为水稻的几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B常用的方法是
 
,用到秋水仙素的过程有
 
(用图中字母表示).
(2)打破物种界限的育种方法是
 
(用图中的字母表示),该方法所运用的原理是
 

(3)假设你想培育一个稳定遗传的水稻新品种,现有的两个优良性状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其最简单的育种方法是
 
;如果都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为缩短育种时间常采用的方法是
 
.(两个空都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同学为研究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设计了如下实验:在晴朗夏季,将大豆幼苗放在密闭玻璃罩内的完全营养液中,并置于室外自然条件下培养,每隔一段时间用CO2浓度检测仪测定玻璃罩内CO2浓度,绘制成如图甲所示曲线,图乙是大豆幼苗在不同光照强度下CO2吸收量曲线,图丙是在特定光照强度下大豆幼苗的光合速率测定,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D点代表的生理状态与乙图中
 
点相对应,此时细胞能产生ATP的部位有
 

(2)EF段与DE段相比,其叶肉细胞中RuBP的含量
 
;BC段与AB段相比,曲线上升较缓,其原因是
 

(3)幼苗体内有机物积累量在“24h”时比“0h”有何变化?
 
(增加、减少、不变).据图分析原因是
 

(4)若丙装置昼夜不停地给予光照,当光照强度由乙图B点向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变化时,有色液滴会向
 
(左、右、不)移动.
(5)若要用丙装置测量大豆幼苗在某一光强下的光合速率,由于灯光照射后会引起装置内温度改变,从而导致实验误差,采取什么措施可以校正误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1是对酶的某种特性的解释模型,如图2、3、4、5、6、7是在不同条件下某种酶促反应的变化情况,如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图1可以解释酶具有专一性,由如图5和如图7可判断该酶很可能是麦芽糖酶
B、如图2说明酶具有高效性作用,如图3可判断该酶最适pH不受温度影响,由如图4可判断该酶的最适温度不受pH的影响
C、如图6能说明Cl-是该酶的激活剂,而Cu2+是该酶的抑制剂
D、如图3和如图4中温度和pH对酶的影响机理是完全一样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1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原种群中黑毛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可能形成两个物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种的形成必须通过a最终达到c
B、①②③④⑤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b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D、若环境变化后,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
1
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B、人类活动可以使自然演替的速度改变,而演替方向不一定会改变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湖泊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