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如下图是某细胞在进行某生命活动前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变化,该过程中最可能合成( )

A. 血红蛋白 B. 抗体 C. 过氧化氢酶 D. 维生素D

【答案】B

【解析】

考点是细胞器的分工协作,主要是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涉及该过程中膜结构之间的的类型和分泌蛋白的概念,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

据图可知,该生命活动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等结构参与,活动后内质网的面积减小、细胞膜的面积增大、高尔基体面积基本上不变,涉及了膜结构之间结构联系和功能上的分工协作,因此该生命活动是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不是分泌蛋白,A错误.

抗体是分泌蛋白,B正确.

过氧化氢酶在细胞内催化新陈代谢,是胞内蛋白,C错误.

维生素D 是脂质,D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临床上已证实,将受流感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流感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A.疫苗 B.外毒素 C.抗原 D.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据图分析回答:

(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经兴奋的传导和传递,最终导致传出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________,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由图分析,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到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以上说明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包括____________调节。

(2)据图分析,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___的合成。

(3)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图中抗体1、抗体2)。图中因抗体__________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这种抗体的致病原因是由于此种抗体与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__________病。

(4)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该细胞是由_________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单纯的磷脂分子在水中可以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如图),它载入药物后可以将药物送入靶细胞内部,下列关于脂质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它的选择透性将药物送入细胞

B. b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它的选择透性将药物送入细胞

C. a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它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

D. b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它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成熟的植物细胞在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滴加高浓度溶液前后的细胞形态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滴加清水,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正常细胞的____________紧贴细胞壁。

(2)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所需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植物细胞自身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推测黑藻细胞在高浓度溶液中_______(能或不能)出现质壁分离现象。请画出滴加高浓度溶液后的黑藻细胞模式图,并标注相应结构名称。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鉴定尿中是否有蛋白质常用加热法来检验。下图为蛋白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沸水浴加热后,构成蛋白质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

B. 食盐作用下析出的蛋白质在加水稀释后会重新溶解

C. 参照温度对酶活性影响,低温条件可以造成类似的变化

D. 变性后的蛋白质无法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要将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需要

A.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 B.离体状态

C.导入外源基因 D.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DNA复制时,一条子链是连续合成的,另一条子链是不连续合成的(即先形成短链片段再相互连接),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不连续复制,如图1。

(1)DNA复制时,子链延伸的方向为____________(DNA单链中具有游离磷酸基团的一端称为5’末端),这一过程需要_______酶催化,该酶作用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2)半不连续复制是1966年日本科学家冈崎提出的。为验证假说,他进行了如下实验:让T4噬菌体在20℃时侵染大肠杆菌70min后,将同位素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在2秒、7秒、15秒、30秒、60秒、120秒后,分离T4噬菌体DNA并通过加热使DNA分子变性、全部解螺旋,再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以DNA单链片段分布位置确定片段大小(分子越小离试管口距离越近),并检测相应位置DNA单链片段的放射性,结果如图2。

①在噬菌体DNA中能够检测到放射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研究表明,富含G-C碱基的DNA分子加热变性时需要的温度较高。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2中,与60秒结果相比,120秒结果中短链片段的量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④研究还发现提取的噬菌体DNA上紧密结合了一些小RNA,根据PCR反应所需条件推测,RN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③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会形成染色体

B. 物质进出细胞核都要经过②

C. 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与④有密切关系

D. ①和④在有丝分裂中规律性地消失和重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