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在探索“遗传物质的本质”的历程中,相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注射“活R菌+加热杀死的S菌”,S菌已经被杀死,小鼠不会得病
B.想探究遗传物质到底是蛋白质还是DNA,必须把两种物质分开研究
C.35S标记噬菌体,培养、离心后,沉淀物放射性较高
D.将S菌的各种物质分别和活R菌一起体外培养,不会出现活S菌

分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解答 解:A、注射“活R菌+加热杀死的S菌”,由于S型细菌的DNA能将R型细菌转换为S型细菌,因此小鼠会得病,A错误;
B、想探究遗传物质到底是蛋白质还是DNA,必须把两种物质分开研究,B正确;
C、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因此用35S标记噬菌体,培养、离心后,上清液放射性较高,C错误;
D、S型细菌的DNA能将R型细菌转换为S型细菌,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省高二上期中理科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所示,1、2为物镜长度;3、4为目镜长度;5、6为观察时物镜与标本之间的距离大小。欲获得最大放大倍数的观察效果,其正确的组合是

A.1、3、5

B.2、4、6

C.2、3、6

D.2、4、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中a表示某种物质,b表示相关细胞,两者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如果a表示胰高血糖素,可作用于肌肉细胞b,导致血糖含量上升
B.如果a表示抗体,b可能是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
C.如果a表示抗原分子,b可能是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
D.如果b表示垂体细胞,a只能是下丘脑分泌的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模拟植物激素而发挥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赤霉素通过诱导大麦种子产生α-淀粉酶进而改良啤酒的传统方法
B.细胞分裂素主要由根尖合成,能促进植株细胞分裂进而延缓衰老
C.脱落酸在调节果实成熟方面与乙烯有拮抗作用
D.2,4-D与IAA相比较果稳定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植物体内没有分解 2,4-D的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高倍显微镜观察装片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
①低倍镜观察             
②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③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④将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⑤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
A.①②④⑤③B.②①⑤③④C.②①④⑤③D.②④①⑤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图1为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反应①②③④⑤中,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①②④,不是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完成的是②⑤.
(2)粮食贮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有氧呼吸产生水.
(3)用酵母菌使葡萄汁发酵生产葡萄酒,为什么酒精含量不超过12%--16%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4)图2表示大气中氧的浓度对酵母菌细胞产生CO 2的影响.A点表示植物组织释放的CO 2较多,这些CO 2主要是无氧呼吸的产物;由B到C点CO 2的释放量又不断增加,其主要原因随氧浓度增加,有氧呼吸逐渐增强.
(5)为了有利于贮藏蔬菜和水果,贮藏室内的氧气应调节到图中的哪一点所对应的浓度?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
A.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2P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核酸中可检测到32P,外壳中可检测到35S
B.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核酸和外壳中均可检测到32P和35S
C.用普通的噬菌体侵染15N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核酸和外壳中均可检测到15N
D.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普通的细菌,子代噬菌体核酸和外壳中均可检测到15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现象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
①水分子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②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细胞膜  ③蔗糖分子通过细胞壁  ④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液泡膜  ⑤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原生质层  ⑥暑天新鲜蔬菜在空气中萎蔫
A.②④⑥B.②④⑤⑥C.②④⑤D.①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研究者发现,当水流喷射到海兔(螺类的一种)的喷水管皮肤时会引起鳃肌收缩,导致喷水管和鳃收缩,称为缩鳃反射.当喷水管重复受到温和的喷水刺激时,缩鳃反射的幅度越来越小,即产生习惯化.对已产生习惯化的海兔,用短暂电流刺激其头部皮肤(对海兔为伤害性刺激),再用水流刺激喷水管,结果产生的缩腮反射比只用水流刺激喷水管强烈,即产生去习惯化.相关结构及发生机制如图.请分析并回答:

(1)图示中参与缩腮反射的神经元至少有2个.
(2)为研究海兔重复受到温和喷水刺激产生习惯化的原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连续电刺激部位
测量指标及现象
喷水管皮肤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感觉神经元电位变化持续产生持续产生
运动神经元电位变化逐渐减弱逐渐减弱持续产生
肌肉收缩程度逐渐减弱逐渐减弱一直正常
①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时,受刺激部位膜内电位变化是负电位→正电位.表中“?”处应填写不产生,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②根据实验结果,推测海兔重复受到温和喷水刺激产生习惯化是由于兴奋在感觉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部位传递减弱或受阻.
(3)研究者通过实验证明去习惯化形成的原因是:当伤害刺激作用于头部皮肤时,神经元L29兴奋并释放5-HT,再受到喷水刺激后,引起感觉神经元在兴奋时其轴突末稍释放更多的神经递质.据此判断,仅用短暂电流刺激海兔头部的皮肤不能(能/不能)产生缩鳃反射,理由是此刺激不能引起缩鳃反射的感觉神经元兴奋.
(4)根据去习惯化形成机制,推测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连续温和喷水刺激导致感觉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