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如图表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树木、植食性昆虫和食虫鸟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殖情况。请分析:

(1)A、B、C三条曲线各代表什么种群?它们在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的地位。

(2)由于食虫鸟类被大量捕杀,该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从而使其________能力受到影响。

答案:
解析:

  答案:(1)A曲线代表树木种群,是生产者;B曲线代表食虫鸟类种群,是次级消费者;C曲线代表植食性昆虫种群,是初级消费者;(2)自动调节(自我平衡)

  解析: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征来看,种群的密度也应随各营养级逐级减少。一般讲,在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森林的密度总是最大的。在周围环境条件的影响下,其密度的变化曲线总是比较平的,据此可以首先判定A曲线代表树木。当植食性昆虫大量繁殖时,树木的生长就要受到破坏,两者具有捕食与被食的对立关系。从图中曲线起伏变化来分析,不难判定C曲线代表植食性昆虫。B与C曲线起伏明显对立,可以判定B曲线代表食虫鸟,即当食虫鸟大量繁殖时,害虫的密度就下降;当害虫数量锐减时,食虫鸟因食物不足,数量也相应下降。B与C曲线起伏是相互制约的关系,两者进行反复的自动调节,以维持一个相对独立的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树木、植食性昆虫和食虫鸟三者的一种动态平衡。如果食虫鸟被大量捕杀,该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必然受到破坏,其结果是害虫大量繁殖,导致森林毁灭,从而使其自动调节(自我平衡)能力受到影响。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设计必修三生物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22

如图表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的树木、植食性昆虫和食虫鸟类三类生物的增长情况,请分析回答:

(1)A曲线代表________种群,它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成分。

(2)B曲线代表________种群,它在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处于________地位。

(3)请写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设计必修三生物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22

回答有关生态的问题:

如图表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中数字表示该生物的个体数量,括号内的数字表示该生物的平均体重。据图回答:

①该食物网中占据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A~I中的________。

②若初级消费者中,________被除去,则对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影响最大。

③若除去G后,在一定时间内,生产者数量将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新教材新学案 配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③必修 稳态与环境(配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71

回答有关生态的问题: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陆生植物繁茂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冬季高于夏季,呈明显的季节变化。这是因为________。

(2)如图表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中数字表示该生物的个体数量,括号内的数字表示该生物的平均体重。据图回答:

①该食物网中占据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A~I中的________;

②若初级消费者中,________被除去,则对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影响最大;

③若除去G后,在一定时间内,生产者数量将________。

(3)南方某地有一片热带雨林,最初碳积蓄量为500 t/hm2,此时,总生产量是每年为60 t/hm2,叶的呼吸量为25 t/hm2,生长量为5 t/hm2,枯死量为10 t/hm2。已知总生产量=生产量+枯死量+呼吸量,则该地的净生产量是________t/hm2,非同化器官的呼吸量是________t/hm2

①该林地因人为破坏碳积蓄量逐年下降,降至200 t/hm2时,该林地进一步被开垦为农田,经过估算,在开垦为农田的5年间,碳积蓄量每年减少20 t/hm2。5年后退耕还林,退耕还林后的60年内,碳积蓄量以每年5 t/hm2的量增加,60年后以每年2 t/hm2的量增加。在下图中标出退耕还林后的160年内该林地的碳积蓄量的变化。从该图可读出,要恢复到该片雨林最初的碳积蓄量需要________年。

②通过本例,请从保护森林的意义及生态学的角度谈谈你的感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05年高考生物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及答案 题型:071

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的问题。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陆生植物繁茂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冬季高于夏季,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2.如图表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中数字表示该生物的个体数量,括号内的数字表示该生物的平均体重。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中占据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A-Ⅰ中的________。

(2)若初级消费者中,________被除去,则对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影响最大。

(3)若除去G后,在一定时间内,生产者数量将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