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分)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实验,目的是探究一定培养条件下某种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环境容纳量(值)。设计了实验方案,并分别进行实验。

酵母菌群体生长状况可用660 nm光吸收量来表示,培养液中菌体越多(不考虑死亡个体),光吸收量越高,光吸收量和酵母菌干重之间的关系如下图一所示。为了探究恒定容积液体培养液中酵母菌的K值,某小组在一个装有0.5 L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进行了酵母菌的培养实验,并每隔4小时用特定仪器测量一次,实验结果如下图二所示。

                        图一                               图二

     结合图一和图二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培养时间达24小时,酵母菌干重为    ▲    g/L。此恒定容积液体培养基中酵母菌的K值最接近    ▲    g/L。预测培养至    ▲    h之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将逐渐减少,判断的依据是    ▲    。为使实验方案更科学严密、数据更准确,还应作怎样的完善?   ▲ 

 

【答案】

10   40  培养液中葡萄糖剩余量接近0

   设置多个相同的实验组进行重复实验(或设置多个锥形瓶进行实验)。(2分)

【解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罗村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071

为证明光照和重力两种因素对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哪个影响更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索:

材料用具:品种、大小相同的泡胀玉米种子若干,空易拉罐四个,沙土,不透光的牛皮纸,剪刀等。

方法步骤:

(1)取四个空易拉罐,分别剪去顶盖,装入湿润的沙土并分别标号(甲、乙、丙、丁);在每个易拉罐内植入三颗玉米种子,放在温度适宜的阴暗处培养,待苗长到2 cm左右时备用。

(2)将甲、乙、丙、丁均用不透光的牛皮纸包严(留出幼苗生长的足够空间),放在实验台上,甲、乙直立放置,在乙装置的一侧开直径1 cm左右的小口,在它们的侧面0.5 m处用100 W的白炽灯连续照射;丙、丁水平放置,在丙装置的正对地面处开直径1 cm左右的小口,在它们的下方0.5 m处用100 W的白炽灯连续照射(装置如下图所示);其他实验条件相同。

实验现象:两昼夜后,如下图所示。甲直立生长;乙向光弯曲生长;丁向上弯曲生长;丙也向上弯曲生长,但与丁相比,弯曲度要小一些。

请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并得出结论:

(1)由甲、乙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芽具有:_________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单侧光照使芽内的生长素在_________一侧分布较多,使该侧的组织生长较快。

(2)由甲、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芽具有:_________性。

(3)该实验证明了:_________

继续探究:

(4)如果实验开始后使整个实验装置失去重力,甲、乙、丙、丁四个装置的幼苗生长方向将是:甲:_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丁: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二第二阶段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每空2分,共16分)为证明光照和重力两种因素对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哪个影响更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索:

材料用具:品种、大小相同的泡胀玉米种子若干,空易拉罐四个,沙土,不透光的牛皮纸,剪刀等。

方法步骤:

(1)取四个空易拉罐,分别剪去顶盖,装入湿润的沙土并分别标号(甲、乙、丙、丁);在每个易拉罐内植入三颗玉米种子,放在温度适宜的阴暗处培养,待苗长到2 cm左右时备用。

(2)将甲、乙、丙、丁均用不透光的牛皮纸包严(留出幼苗生长的足够空间),放在实验台上,甲、乙直立放置,在乙装置的一侧开直径1 cm左右的小口,在它们的侧面0.5 m处用100 W的白炽灯连续照射;丙、丁水平放置,在丙装置的正对地面处开直径1 cm左右的小口,在它们的下方0.5 m处用100 W的白炽灯连续照射(装置如下图所示);其他实验条件相同。

实验现象:两昼夜后,如下图所示。甲直立生长;乙向光弯曲生长;丁向上弯曲生长;丙也向上弯曲生长,但与丁相比,弯曲度要小一些。

请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并得出结论:

(1)由甲、乙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芽具有:              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单侧光照使芽内的生长素在           一侧分布较多,使该侧的组织生长较快。

(2)由甲、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芽具有:              性。

(3)该实验证明了:                                                                 

继续探究:

(4)如果实验开始后使整个实验装置失去重力,甲、乙、丙、丁四个装置的幼苗生长方向将是:甲:              ,乙:               ,丙:                ,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2011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三模拟(二)(理综)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课本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后,想进一步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氧气),按下图装置实验。当测定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两锥形瓶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l和滤液2。请分析回答:

(1)甲、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              ,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          

(2)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是            

(3)利用提供的U型管(已知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U型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滤液1和滤液2等,继续完成探究实验:

实险步骤:

①将             的滤液1和滤液2分别倒入U型管的A、B两侧并标记;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             的变化。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如果             ,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

②如果             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③如果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科学家已有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如下探究,请据此回答问题。

(1)图丙中A处的主要成分是水还是油?           

(2)请根据探究-1和探究-2的结果,用简图在图丁空白处绘出细胞膜上磷脂分子的排布情况(请画

在答卷页上,绘出片段即可)

(3)根据图丁所示结果,某科学家利用纯磷脂制成“脂质体”作为细胞模型。他利用该模型进行了实

验Ⅰ:将“脂质体”放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脂质体”的形态、体积都没有变化。

①这一事实表明                                        。科学家又根据细胞膜的化学成分

分析推测,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最可能与膜上的蛋白质有关。

②有实验已证明钾离子也不能通过“脂质体”,若要使钾离子通过它,则该“脂质体”模型中还

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4)为获得纯净的细胞膜,应将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置于_______    中,最终导致细胞的破裂,

通过离心技术,就可在沉淀物中得到较为纯净的细胞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含反应室和注射器两部分),

用于测量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反应放出的O2含量。他们提前制作了大小相同、干燥程

度一致的圆形小滤纸片若干,然后开展了如下实验:

①制备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动物肝脏研磨液;

②将8片圆形小滤纸片在肝脏研磨液中浸泡后取出,并贴在反应室上侧的内壁上(如图所示);

③向反应室内加入新配制的l0mL3%H2O2溶液(如图所示);将装有2mL清水的注射器内残留的空气排出后,用注射器针头扎透反应小室的橡皮塞,使反应小室与注射器相通,记下此时注射器上液面的刻度。

④将反应小室旋转180。,使圆形滤纸片与H2O2溶液混合:  

⑤每隔30秒读取并记录注射器针筒液而的刻度一次,共进行2分钟。

⑥将圆形小滤纸片的数量改成6片,重复②→⑤,进行第二组实验。

⑦将圆形小滤纸片的数量改成4片,重复②→⑤,进行第三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上述实验探究的问题足:酶促反应速率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2)请你设计一个用于记录观察结果的表格。

(3)对步骤⑤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后,绘制出了下列曲线图。那么预期第二组实

验的曲线大致应该是怎样的?请在下图中添画该曲线。

 (4)如果上述三组实验的结果均无明显差异,这可能与酶的什么特性有关?___________需如何改进实验?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利用上述实验材料和装置研究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应如何控制变量?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