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豚鼠血清对人淋巴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发挥作用的物质是L—天冬酰胺酶,它能将L—天冬酰胺分解,而淋巴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该氨基酸,增殖被抑制。
(1)为验证该酶对两种细胞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正常细胞 淋巴瘤细胞 培养基(含细胞生长所需物质) L—天冬酰胺酶
实验步骤:
a.分组
实验组:培养基+L—天冬酰胺酶+淋巴瘤细胞
对照组:培养基+
b.适宜条件下培养后,观察细胞生长状况,检测L—天冬酰胺含量。
实验结果(如下表):
结果分析:
该实验利用了酶的 特性;表中①应为 ;对照组细胞内L—天冬酰胺含量正常的原因是 。
(2)患者多次静脉注射该外源性酶后疗效降低,是因为发生了 反应;该酶口服无效,原因是 。
(3)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理想的抗肿瘤药物应该具有的特性是 。
(1)L—天冬酰胺酶+正常细胞 专一性 抑制 能合成L--天冬酰胺(有合成L--天冬酰胺的酶)
(2)免疫(拮抗) 酶被分解失活
(3)对肿瘤细胞有专一性杀伤作用,对正常细胞无影响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生物学实验遵循对照和单一变量的原则,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增殖培养的细胞种类,即淋巴瘤细胞和正常细胞,所以实验组:培养基+L—天冬酰胺酶+淋巴瘤细胞,对照组:培养基+ L—天冬酰胺酶+正常细胞;由于L—天冬酰胺酶将培养基中的L—天冬酰胺分解,且实验组的淋巴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天冬酰胺这种氨基酸,故增殖被抑制(①),而虽然L—天冬酰胺酶将培养基中的L—天冬酰胺分解,但对照组的正常细胞能合成天冬酰胺,所以能正常增殖;实验组的培养液和细胞内均没有天冬酰胺,对照组的细胞内含有,而培养液中没有天冬酰胺,在这个实验中,利用了酶的专一性。
(2)患者多次静脉注射该外源性酶后疗效降低,是因为发生了免疫反应,即外源性酶是蛋白质可作为抗原,进入机体后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与之结合使其失去疗效,多次注射,机体中有记忆细胞,当外源性酶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作用更快,更强,故疗效降低;该酶口服无效,原因是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蛋白酶分解失活而失去疗效。
(3)根据实验结果,理想的抗肿瘤药物应该如豚鼠血清中的L—天冬酰胺酶一样,具有对肿瘤细胞有专一性杀伤作用,对正常细胞无影响的特性。
考点:本题考查酶对两种细胞增殖的影响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图甲曲线分析,可以判断经过一昼夜,玻璃罩内的植物有机物的量减少
B.假设图乙中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C.图丙是用目镜10X、物镜10X组合下看到的细胞图像,若将物镜换为40X后再观察,视野中可看到2个完整的细胞
D.据图丁可以判断此状态下A处溶液浓度大于B处溶液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苏北四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8分)某科研人员将绿色的小麦叶片放在温度适宜的密闭容器内,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测定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分析回答:
(1)小麦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CO2进入叶肉细胞后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 。
(2)B点时,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A点以后的短时间内,叶片细胞内C3的量将 。
(3)在0~5min内,该容器内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 。在5~15 min内,该容器内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小,这是因为 。
(4)如果小麦叶片的呼吸速率始终不变,则在5~15 min内,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用氧气产生量表示)是 mol/min。
(5)同一小麦植株的底部叶片呼吸作用强度比顶部叶片弱,其内部原因最可能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苏北四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频率,从而加速育种进程
B.单倍体育种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C.为获得隐性纯合体,可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缩短育种时间
D.为了解决三倍体无籽西瓜年年制种的问题,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苏北四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下图所示,在漏斗中加入的蔗糖溶液与蒸馏水液面齐平,一段时间后,待漏斗内液面不再变化时,再向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蔗糖酶。下列坐标曲线中能正确反映整个实验过程中漏斗内外溶液的液面高度差变化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推荐】2014-2015学年重庆市高三第一次月考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B.制备细胞膜时可以用猪的新鲜血液作为材料
C.检测试管中的梨汁是否含葡萄糖,可加入适量斐林试剂摇匀并观察颜色变化
D.盐酸处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有利于健那绿对线粒体染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推荐】2014-2015学年重庆市高三第二次月考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等位基因之间分离,非等位基因之间必须自由组合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F2的3:1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D.检测F1的基因型只能用孟德尔设计的测交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万州区高三一诊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4分)胰岛B细胞移植是一种有效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利用小鼠再生胰腺提取物(RPE)可定向诱导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分化成胰岛B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人羊膜组织刮除血块、上皮细胞,冲洗后剪碎,然后用 酶处理,最终制成hAMSCs悬液。将细胞悬液放人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当细胞贴壁生长到一定阶段时,出现 现象,此时细胞停止分裂增殖,这时需要将细胞进行相关处理,然后进行传代培养。
(2)取传至第3代的hAMSCs放入细胞培养板,同时加入RPE进行诱导分化培养。该代hAMSCs能保持细正常的 。诱导分化培养15天后,提取细胞的 ,用胰岛素基因探针进行分子杂交,可初步检测hAMSCs是否分化成胰岛B细胞。
(3)用人的杂交瘤细胞来生产人源单克隆抗体难以成功,因此单克隆抗体大都来自鼠源。但鼠源单抗在人体内使用时,会产生较强的免疫原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发明了嵌合抗体。大致过程如下图所示:
嵌合抗体能降低鼠源抗体的免疫原性,从上图中可以推测,免疫原性的产生主要与抗体的 (选填“v区 "、“c区 ")有关。嵌合抗体的生产属于 工程范畴。
(4)科学家们用细胞融合实验证明,分化的细胞中存在“闲置不用 " 的结构基因。他们把大鼠肝肿瘤细胞和小鼠成纤维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筛选出含有两套肝细胞染色体和一套成纤维细胞染色体的细胞。这些细胞既保持了合成大鼠肝细胞 3种特异蛋白的能力,也合成了小鼠肝细胞这3种蛋白,但是在正常的小鼠成纤维细胞中从不合成这些。由此可见,融合实验证明了小鼠成纤维细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天津武清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施工的.在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中,不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是( )
A.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D.目的基因的检测表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