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8.某同学欲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基因的分离定律”,他应该选择的装置有(  )
A.I和IIB.I和IIIC.III和IVD.II和IV

分析 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

解答 解:基因的分离定律适用于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所以要模拟“基因的分离定律”,只能选择I和II装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模拟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的实质,明确实验中所用的小桶、彩球和彩球的随机结合所代表的含义;其次要求考生掌握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原理,注意实验过程中相关操作的细节,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对细胞膜内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主要由蛋白质、脂肪和少量糖类组成
B.至少含有C、H、O、N、P元素
C.虽然内质网膜能形成高尔基体膜,但两者化学组成成分的含量不同
D.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在培养人食管癌细胞的实验中,加入青蒿琥酯(Art),随着其浓度升高,凋亡蛋白Q表达量增多,癌细胞凋亡率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凋亡蛋白Q饲喂患癌鼠,可确定该蛋白能否在动物体内诱导癌细胞凋亡
B.在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Art,可确定Art能否进入细胞
C.为检测Art对凋亡蛋白Q表达的影响,须设置不含Art的对照式验
D.为初步了解Art对癌细胞的影响,可用显微镜观察癌细胞的形态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血友病是性连锁遗传病,在人类中,女性血友病为36%(假设),并处于平衡状态.问:
(1)男性血友病的频率是多少60%;
(2)女性携带者的频率是多少4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入侵

B.划线分离可在培养基上获得均匀分布的单菌落

C.高温灭菌目的是杀死微生物的细胞、孢子、芽孢

D.稀释涂布平板法易获得单菌落和计数活菌数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秋水仙素诱导基因突变的2种机制:(1)秋水仙素分子结构与DNA分子中碱基相似,可渗入到基因分子中;(2)插入到DNA碱基对之间,导致DNA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秋水仙素可能引发的结果推断不合理的是(  )
A.基因复制时配对错误B.转录过程受阻
C.翻译过程受阻D.DNA结构局部解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研究人员以蓝细菌的光合作用(如图1实线途径)为研究模型,通过引入NADPH依赖型的脱氢酶,创建了只消耗NADPH而不额外消耗ATP的异丙醇生物合成途径(如图1虚线途径),并测量对比改造后的蓝细菌(SM7)和野生蓝细菌(WT)一系列的生理变化.

(1)下列不属于蓝细菌与植物光合作用相同过程的是A.
A.在叶绿体中发生水的光解                             C.CO2的固定
C.光反应生成的ATP和NADPH供暗反应所用     D.释放氧气
(2)据表分析,改造后的蓝细菌(SM7)和野生蓝细菌(WT)相比NADPH的消耗量增加.(选填“增加”“减少”“不变”),结合如图可知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SM7的NADPH除用于卡尔文循环外,还用于异丙醇的形成途径.
(3)蓝细菌内ATP的来源除图1中所示外,还来自于呼吸作用这一生理过程.
(4)结合表和图2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多选)
A.SM7光反应速率的饱和值约是WT的2倍
B.当光反应速率达到饱和点后,就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改变
C.SM7的ATP的消耗量增加,光合作用的效率提高
D.SM7相比WT更适应自然界中光强的剧烈变化.
细胞内NADPH和ATP的浓度
品系NADPH(pmol/OD730ATP(pmol/OD730
WT193.539.28
SM7112.8362.5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回答有关微生物的问题
分析表1培养基配方,回答有关问题.
表1
成分葡萄糖KH2PO4FeSO4NaClMgSO4•7H2O琼脂蒸馏水
含量30g1g3g3g0.5g15g1L
(1)根据物理性质,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根据用途划分,则属于选择培养基;根据培养基成分,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的类型是异养.
(2)不论何种培养基,配制完成后都要在121℃,1.05kg/cm2下保持15-30分钟,此操作的目的是杀灭芽孢.
(3)选用适合的培养基,制备成平板,分别用三个平板涂布接种三种细菌(E.coli、S.albus、B.subtilis),然后用镊子将三块沾有1万单位抗生素X、10万单位抗生素X和25万单位抗生素Y的圆纸片放在每个平板上,恒温培养.上述实验过程中需要灭菌的有BCD(多选).
A.平板     B.涂布工具    C.圆纸片     D.镊子
(4)经24小时培养后,测量圆纸片周围清晰区的宽度,数据如表2.
表2
细菌抗生素(浓度)
X(1万单位)X(10万单位)Y(25万单位)
E.coli7min14min18min
S.albus32min36min17min
B.subtilis8min16min26min
在控制S.albus感染时,选用哪种抗生素及浓度较为合理?1万单位抗生素X.
(5)有病人感染B.subtilis而患病,选用25万单位抗生素X治疗该病人是不明智的做法,理由是ABC.
A.缺乏25万单位抗生素X的实验数据
B.避免抗生素滥用
C.10万单位抗生素X对B.subtilis亦有作用
D.25万单位抗生素X会对人体细胞造成损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有关四种生物结构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糖体是甲、乙、丙、丁共有的细胞器
B.叶绿体是甲、丙进行光合作用的场
C.在乙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分裂期,中心体的活动加强
D.在甲细胞的线粒体中生成的产物有丙酮酸、二氧化碳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