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12?泰安二模)【生物一生物技术实践】

乙醇是汽油的良好替代品.利用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可生产乙醇,其主要技术流程为:

①秸秆→秸秆碎屑反应罐水解压滤出渣酒精发酵真空分馏

(1)过程①可以加入微生物,从土壤中获取所需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 分离 .纯化菌种时,将选择培养获得的菌液稀释后用 稀释涂布平板 法接种到培养基上,并用 刚果红染色 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2)过程①也可以加入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 Cx酶、C1酶和葡萄糖苷酶 三种组分.生产实践中,可采用 化学结合(或物理吸附) 法制成固定化纤维素酶,从而实现酶的重复利用.

(3)酒精发酵阶段接种的微生物是 酵母菌 ,其在 无氧 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接种前,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 高压蒸汽灭菌 .

 

(1)分离 稀释涂布平板 刚果红染色

(2)Cx酶、C1酶和葡萄糖苷酶 化学结合(或物理吸附)

(3)酵母菌 无氧 高压蒸汽灭菌

【解析】

试题分析:(1)微生物的分离是研究和利用微生物的第一步,也是微生物工作的基本方法和重要环节.土壤中的微生物很多,本题中要从土壤中获得分解纤维素的菌.接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分离法:由接种环以菌操作沾取少许待分离的材料,在无菌平板表面进行平行划线、扇形划线或其他形式的连续划线,微生物细胞数量将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散开来,如果划线适宜的话,微生物能一一分散,经培养后,可在平板表面得到单菌落.用途:一般多用于从菌种的纯化;稀释平板计数是根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单个菌落,即是由一个单细胞繁殖而成这一培养特征设计的计数方法,即一个菌落代表一个单细胞.计数时,首先将待测样品制成均匀的系列稀释液,尽量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分散开,使成单个细胞存在(否则一个菌落就不只是代表一个细胞),再取一定稀释度、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中,使其均匀分布于平板中的培养基内.用途:一般多用于筛选菌株.一般用于平板培养基的回收率计数.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2)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内切酶(Cx酶)、外切酶(C1酶)和葡萄糖苷酶.

直接使用酶、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比较

比较项目 直接使用酶 固定化酶 固定化细胞

酶的种类 一种或几种 一种 一系列酶

制作方法 无 化学结合法、物理吸附法 包埋法

是否需要营养物质 否 否 是

反应底物 各种物质 各种物质 小分子物质

(3)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酵母菌的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乙醇,需要在密闭条件下才能进行无氧呼吸.培养基的灭菌方法只能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

【解析】
(1)土壤中的微生物很多,本题中要从土壤中获得分解纤维素菌,称为微生物的分离;稀释以后在进行接种的方法称为稀释涂布平板法;鉴定纤维素分解菌使用刚果红染色法.

(2)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内切酶(Cx酶)、外切酶(C1酶)和葡萄糖苷酶.固定化酶的方法有两种物理吸附法和化学结合法,固定化细胞采用包埋法.

(3)酵母菌的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乙醇,需要在密闭条件下才能进行无氧呼吸.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第三章3.3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肇庆二模)病毒H1N1亚型是第一个被鉴定出的流行性感冒病毒,之后即不断地有新亚型的报道.如图为流行性感冒病毒构造示意图,其中甲(简称H)与病毒进入细胞有关;乙(简称N)则与病毒粒子出细胞有关.抗病毒药物“达菲”(Oseltamivir)主要是抑制乙的作用.问“达菲”主要是阻断该病毒增殖时的哪一过程( )

A.病毒入侵细胞 B.病毒的核酸复制 C.病毒粒子的组装 D.子病毒释出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第三章3.1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湖南二模)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将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下列细胞实验与此结果最相符的是( )

A.人的肝细胞 B.蛙的红细胞

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D.大肠杆菌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人教版高中生物高二选修三4.3禁止生物武器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肉毒杆菌毒素的作用原理是(  )。

A.阻滞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B.阻滞神经元内局部电流的形成

C.直接作用于肌肉细胞

D.引起肌肉麻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人教版高中生物高二选修三2.1植物细胞工程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项关于植物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只要在离体状态下即可表现出全能性

B.制备原生质体时可利用酶或植物激素去除细胞壁

C.愈伤组织经过细胞的增殖会形成新的植物组织器官

D.叶肉细胞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离不开植物激素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二2.3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饲养动物常用的植物饲料中含有难溶的植酸钙等物质,很难被动物吸收利用,还影响对其他营养物质的利用.若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则能催化其水解成为可以吸收利用的磷酸盐等.以下是科研人员从作物根部土壤中分离产植酸酶的菌株的过程示意图.请分析作答.

(1)培养基中除了添加植酸钙以外,应含有 碳源 、 氮源 、水、无机盐等基本营养物质.

(2)为防止杂菌污染,要对培养基和培养皿等进行 灭菌 ,而且须将接种后的培养皿呈 倒置 状态放置.

(3)接种以前进行的一系列操作,目的是在培养皿表面形成 单个菌落 .根据土壤样品的稀释倍数和接种稀释液的体积,统计平板上的 菌落数 就能大致推测出样品中的活菌数.

(4)由于植酸钙的不溶解性,使培养基中形成白色浑浊.产植酸酶的菌株会水解植酸钙,菌落的周围将形成透明的区域,根据透明区域的有无,可初步判断该菌是否产植酸酶.实验结果显示A~E五种菌株中, E 是产植酸酶的理想菌株.

(5)获得目的菌以后,若要用于植酸酶的生产,还需要进行 扩大培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二2.3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13?辽宁二模)[生物﹣﹣选修l生物技术实践]

下列是对土壤微生物开展探究活动的三个案例,请在相应的空白处作答.

(1)案例l:探究落叶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是否发生腐烂(分解).

设计思路:

组别 对照组 实验组

处理

情况 不做处理的带落叶的土壤 处理过的带落叶的土壤

将等量的带落叶的土壤,用带有编号的相同的塑料袋分别包扎好,并埋在5cm深的土壤中

对实验组土壤应该进行 灭菌 处理,尽可能排除 土壤微生物 的作用.

(2)案例Ⅱ: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实验步骤:

①将取自农田的土壤制成土壤浸出液,放在烧杯中静置一段时间.

②另取两只烧杯,编号为A、B,放入等量的淀粉糊.在A烧杯中加入30mL土壤浸出液,B烧杯中加入 30 mL(等量)蒸馏水(无菌水) .

③在室温条件下放置7天后,从A烧杯中取20mL溶液,分别加入A1和A2两支试管各10mL;从B烧杯中取20mL溶液,分别加入B1和B2两支试管各10mL.

④在A1和B1中加入碘液;在A2和B2中加入 (等量的)斐林试剂 ,并进行 水浴加热 处理.

⑤观察各试管的 颜色变化 ,记录实验结果.

(3)案例Ⅲ:探究土壤微生物中是否含有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的实验过程中,应将土壤浸出液接种在以 纤维素 为惟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并用 刚果红 (试剂)加以鉴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二2.2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从土壤中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 )

A.将土壤用无菌水稀释,制备10﹣3~1O﹣5土壤稀释液

B.将不同浓度的土壤稀释液涂布于不同平板上

C.用加入刚果红指示剂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

D.从周围出现红色环带的菌落中挑取能够分泌脲酶的菌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4.3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湖南二模)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以及将口腔上皮细胞置入8%的盐酸溶液中水解的主要目的是( )

①染色 ②水解 ③涂片 ④取口腔上皮细胞 ⑤观察.

A.④①②③⑤,使细胞中的DNA水解成脱氧核苷酸

B.④②①③⑤,使细胞中物质全部水解

C.④⑤①③②,利用盐酸改变细胞壁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D.④③②①⑤,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