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表示某种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个品种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用①和②培育成⑤的过程所采用的常规方法Ⅰ和Ⅱ分别称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培育⑤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
(2)用③培育④的常用方法Ⅲ是__________________。由③培育出④再培育出⑤的育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③培育成⑥常用的方法Ⅳ是____________,培育⑥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
【答案】杂交 自交 基因重组或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花药离体培养 单倍体育种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种子或幼苗 染色体变异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题中所涉及的育种方式有杂交育种(Ⅰ→Ⅱ)、单倍体育种(Ⅰ→Ⅲ→Ⅴ)和多倍体育种(Ⅰ→Ⅳ),原理分别是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变异。
(1)用①和②培育成⑤的过程为杂交育种,所采用的常规方法Ⅰ和Ⅱ分别称杂交和自交,杂交育种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2)用③培育④的常用方法Ⅲ是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为单倍体。由③培育出④再培育出⑤的育种方法称为单倍体育种,由于单倍体育种获得的后代都是纯合体,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所以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由③培育成⑥的过程为多倍体育种,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种子或幼苗,由于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加倍,故可获得多倍体。培育⑥所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示装置可用于生物技术实践的相关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制作果酒、果醋或腐乳时,所需控制的温度都是相同的
B. 两种装置都可以先用于果酒的制作,后用于果醋的制作
C. 用装置甲制作腐乳时,自下而上随着豆腐块加高逐渐减少用盐量
D. 装置乙中b为排气品,c为充气口,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小肠黏膜中的细胞不具有内分泌功能
B. 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
C.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
D. 婴儿的小肠上皮细胞可以吸收母乳中的抗体进入血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下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稻田中除了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用样方法,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___。根据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只/m2。
(2)根据鱼的生活习性不同,鱼塘中可以在不同水层养殖不同的鱼,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结构。
(3)鱼塘大量投饵后,水体常会出现有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饵料中的________(有机物)分解产生的。
(4)鱼塘富营养化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无机营养,而且鱼的粪便中的有机物还会被稻田中的________(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一)转化成为无机物,也可供水稻生长所需。
(5)流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人体胰岛素的合成、分泌与细胞内乳酸的含量有密切关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氧气和葡萄糖浓度的比值会影响无氧呼吸的强度,从而改变细胞内的乳酸含量
B. 初到高原,细胞内氧气减少导致乳酸含量变化,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C. 乳酸的含量变化是调控细胞内胰岛素基因表达的信号分子
D. 进食后,血糖上升,使细胞内乳酸含量发生变化,从而抑制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细胞核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膜属于生物膜系统
B.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和RNA的载体
C.核仁与蛋白质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原核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膜外,其余的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没有差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色氨酸可经一系列反应转变为生长素
B.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激素含量发生变化
C.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伸长而使植物生长
D.果实在成熟过程中会合成较多的乙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