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2.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影响的实验中,将如图甲所示取得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小时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中.在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图乙.请分析并回答:

(1)本实验中1mg/L浓度的溶液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生长素类似物A溶解于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中,以得到5种浓度的A溶液.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减少切段中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图乙中,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是7.0mm.浓度为0.001mg/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有(选填“有”或“无”)促进作用;与浓度为1mg/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0mg/L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促进伸长的作用减弱.
(3)图乙中,浓度为0.1mg/L时实验二所得数据与实验一偏差较大,在做原始记录时对该数据应C(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
A.舍弃   B.修改   C.如实填写
(4)为检验该浓度下相关数据的可靠性,还应重复实验.

分析 根据图形分析,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的浓度为1mg/L,细胞呼吸需要充足的氧气,所以振荡增加了溶氧量,使切段与溶液能更充分均匀接触.要保持切段的活性,必须提供现成的有机物和相对稳定的环境,所以生长素类似物就溶解于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先放置在水中一段时间将切段中使原有的激素减少或消失,避免对从实验结果的影响.从图中可知开始时溶液中切段的长度为7.0,在少于适宜浓度的浓度中随着浓度增大促进作用越来越大,超过适宜浓度后,随着浓度增大,促进作用越来越小甚至抑制其伸长.对实验数据偏差过大的一般就如实填写,然后再重复该组实验使得到的数据更可靠.

解答 解:(1)根据图2分析,浓度为1mg/L时,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对照试验的溶液为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所以生长素类似物A要溶解于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减少切段中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生长素类似物A溶液浓度为0的即为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是7mm,与7mm比较,浓度为0.001mg/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有促进作用,与浓度为1mg/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0mg/L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促进伸长的作用减弱.
(3)试验得到的数据要如实填写.
(4)试验得到的数据要如实填写,误差大的可以重复试验.
故答案为:
(1)1 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     切段中内源激素
(2)7.0    有   促进伸长的作用减弱
(3)C
(4)重复实验

点评 本题考查有关植物激素及实验分析问题.以实验为背景考查了学生对柱形图的分析能力,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回答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问题.
(一)为获得棉纤维既长又多的优质棉花植株,研究者对棉花植株中生长素与棉纤维生长状况的关系做了一系列研究.
(1)在研究中发现,生长素在棉花植株中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缺氧会严重阻碍这一过程,这说明生长素在棉花植株中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2)图1中所示棉花植株的①、②、③三个部位中,生长素合成旺盛的部位是①②,生长素浓度最高的部位是②.

(3)研究者比较了棉纤维将要从棉花胚珠上发生时,无纤维棉花、普通棉花和优质棉花胚珠表皮细胞中生长素的含量,结果如图2.从图中信息可知,生长素与棉纤维生长状况的关系是生长素的含量与棉花纤维的发生呈正相关.
(4)研究者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细胞,得到结果如下表,据此分析生长素类似物作用于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生长素对细胞内的转录过程有促进.
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处理前处理后
DNA:RNA:蛋白质1:3.1:111:5.5:21.7
(二)图3表示植物生长素的不同浓度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上C点表示此浓度的生长素即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
(2)若用燕麦幼苗做向光性实验,并测得幼苗胚芽鞘尖端向光一侧与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之比为1:2,则据图推测燕麦幼苗胚芽鞘尖端背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零小于2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在高等动物Z细胞的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经历时间依次为G1期为8h、S期6h、G2期5h、M期1h.HU(羟基脲)是一种DNA合成抑制剂,对S期以外的细胞无影响,但可以阻止细胞进入S期而停留在G1/S交界(看作G1期细胞).科学家利用Z细胞和HU做了如下实验,每组设置多个重复样品.
①A组:培养液+Z细胞+HU(用生理盐水配置)
B组:培养液+Z细胞+生理盐水
②培养14h后,检测统计A、B两组各时期细胞数所占百分比(第一次检测).
③将A组中的HU全部洗脱,更换新鲜培养液培养10h,再向A组中加入HU.
④培养12h时间后,检测统计A、B两组各时期细胞数所占百分比(第二次检测).
请回答:
(1)A组培养液中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
(2)G1期细胞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合成DNA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S期的启动需要一种蛋白质分子作为启动信号,这种蛋白质在S期之前合成并存在于S期全过程中.若将S期和G1期细胞融合,则G1期细胞核进入S期的时间将提前(填“不变”或“提前”或“延后”).
(3)①设计一张表格,并将A、B两组第一次检测统计的预测结果填入表中.

②A组的第二次检测统计结果是细胞都是G1期(或细胞都是G1/S交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不能说明(  )
A.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B.部分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
C.ATP中远离A的P容易脱离D.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研究表明,主动运输根据能量的来源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如图中a、b、c所示,■、▲、○代表跨膜的离子或小分子.

(1)图中细胞质基质存在于Q(填“P”或“Q”)侧,判断依据是糖蛋白位于细胞外侧.
(2)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需要能量.
(3)b类型中,○所代表的离子或小分子转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B
A.浓度差所造成的势能   B.ATP直接提供能量
C.光能驱动            D.细胞内物质合成时释放的能量
(4)下列生物中,最有可能采用c类型进行主动运输的是B
A.噬菌体          B.细菌          C.果蝇          D.小鼠
(5)有人认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ATP驱动的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为了证实这一假设,进行以下实验探究:取甲、乙两组生长状况相同的小肠上皮细胞,分别置于适宜浓度的葡萄糖培养液中,甲组进行正常呼吸,乙组用细胞呼吸抑制剂处理.若小肠上皮细胞是以ATP驱动的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葡萄糖,则一段时间后两组溶液中浓度降低的是甲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为人体部分神经-体液调节过程示意图,①~⑤为神经元,A和B为神经-肌肉接头,C和D为细胞,a~d为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
(1)当人进入寒冷环境时,大脑神经细胞释放的物质a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神经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引起机体细胞的一系列反应,产生相应的化学物质,其中物质c是促甲状腺激素.物质d随血液运到全身,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的细胞,使这些细胞的产热量增加.
(2)b的化学本质为多肽,用b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d的分泌量没变化,原因是b在消化道被消化而失去作用.
(3)膝跳反射为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此反射弧仅由两个神经元组成.若A为膝跳反射的感受器,在完成膝跳反射时神经冲动在图中各神经元上的传导顺序是③到②(只写编号).若在⑤上某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神经元有①②(⑤)(只写编号),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基因靶向”技术是指利用细胞脱氧核糖核酸( DNA )可与外源性 DNA 同源序列发生同源重组的性质,定向改造生物某一基因的技术.有科研小组通过如图所示的“基因靶向”技术将小鼠棕褐色的毛色基因导入黑色纯种小鼠细胞的ES细胞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ES 细胞来自第3.5天小鼠囊胚中的A细胞,理论上该细胞在功能上具有发育全能性
B.在图示的胚胎移植过程中,需对受体动物用相应激素处理,以保证移植的胚胎能够继续正常发育
C.该实验得到的带外源基因的嵌合体小鼠体内有2种基因型的体细胞
D.在筛选中靶ES细胞的过程中,培养基中需添加滋养层的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玉米胚芽鞘尖端1~2mm处是产生IAA的地方,而尖端5mm处及其以下是IAA分布的地方.为了研究单侧光下生长素向光侧分布少的原因,科学家将生长状况相同的玉米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快上,进行如下实验.(c\d\e\f用云母片将胚芽鞘分割,琼脂块下方的数字表示收集到的IAA量)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玉米胚芽鞘尖端产生的IAA能向下运输,IAA的主要作用部位是尖端5mm处及其以下部位
B.图a和b说明单侧光并没有破坏向光侧的生长素
C.图c和d说明云母片能阻碍生长素的运输
D.玉米胚芽鞘向光侧生长素少的原因是单侧光使其侧向运输到背光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1)工业生产上通常采用微生物发酵技术获得果胶酶,选用的微生物通常是曲霉、青霉,在提取果胶酶后,首先要检测酶的活力,以便将其更好的应用与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
(2)微生物在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等食品加工方面应用广泛,其中与泡菜制作有关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在果酒基础上酿制果醋的过程中,除需接种醋酸菌 (微生物)外,还必须保持有氧条件.
(3)配制固体培养基时各种成分在溶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pH调整,接种前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