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图甲所示的调节过程是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乙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模式示意图,图丙是图乙局部结构的放大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中①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正常人血液中②的含量变化对①、③的分泌起调节作用,此种调控机制属于(负)反馈调节.
(2)在寒冷环境中,图甲中的②分泌量增加的同时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也增加,二者共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
(3)图甲中的胰岛A细胞、胰岛B细胞分别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它们的作用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4)若图乙中细胞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膜外电位的变化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兴奋在细胞3和细胞2间传递的结构如图丙所示,图丙中结构③的名称是突触后膜,②中的液体为组织液,兴奋通过图丙的传递过程中,信号的变化情况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分析 1、由图甲可知,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胰岛分泌的激素可参与血糖调节,肾上腺细胞分泌的激素可参与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
2、由图乙可知,生命活动的调节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体液调节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神经调节通过神经递质作用于靶细胞.
3、图丙为突触结构,①是突触小泡,②突触前膜,③是突触后膜.

解答 解:(1)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此种调控机制属于负反馈调节机制.
(2)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都能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故在寒冷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多.
(3)图甲中的胰岛A细胞、胰岛B细胞分别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使血糖含量升高,胰岛素使血糖含量降低,它们的作用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4)静息时,膜外电位是正电位,兴奋是膜外电位是负电位,故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由图可知,③是突触后膜,②中的液体为组织液;兴奋在突触中信号变化情况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故答案为: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负)反馈
(2)肾上腺素
(3)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拮抗
(4)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突触后膜    组织液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点评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能力、信息的提取与应用能力、通过比较与综合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图示①②③④表示体液的组成部分,请据图分析:

(1)毛细血管壁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是②和③(填标号).血液中的白细胞能否通过毛细血管壁去消灭组织液中的病菌?能(填:能、不能)
(2)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吗?不会,原因是图中标号②内存在着缓冲缓冲(或NaHCO3或HCO3或H2CO3/NaHCO3)物质.
(3)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③.
(4)写出②③④的关系
(5)①②③④中,CO2浓度最高的是①,它是在细胞中的线粒体(或线粒体基质)产生;最后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6)免疫系统的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图示中的②④(填标号)而组成;抗体由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合成分泌,主要分布在图中的②或②③(填标号).
(7)当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把水分重吸收回②(填标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现有肠肽酶X能使某60肽中的2个丙氨酸氨基端的肽键断裂(相应位置如图),得到几种不同的有机产物.下列有关该过程产生的全部有机物中相关原子、基团或肽键数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肽键数目减少2个
B.肠肽酶X所催化的反应属于水解反应
C.氧原子数目增加2个
D.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4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某种耐盐植物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从而降低Na+对细胞质基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a+和水分子进入液泡的方式不同
B.该载体蛋白数量增多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C.这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液泡膜、细胞膜、细胞质基质和细胞核共同构成了原生质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调节人的食欲.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瘦素合成后,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出细胞,通过体液运输至下丘脑,并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2)人体内脂肪含量偏高时,瘦素释放量增加,引起神经元A兴奋,神经元B受抑制,使信号分子x与y的比值增加,从而使饱中枢兴奋;同时使信号分子z的释放减少,饥中枢受抑制,降低人的食欲.大多数肥胖者血液中瘦素水平没有降低,推测其体内瘦素的受体失去功能(瘦素无法运输到下丘脑、血液中存在瘦素抑制剂),从而使食欲失去控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症状包括高烧、腹痛、严重腹泻、头痛、身体出现玫瑰色斑等.伤寒杆菌随污染的饮用水或食物进入消化道,传染力很强.
(1)与人体细胞相比,伤寒杆菌细胞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没有核膜(无成形细胞核).
(2)伤寒杆菌随污染的饮用水或食物进入人体后,其菌体可作为抗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免疫.同时T细胞所产生的某些淋巴因子,可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溶菌功能.
(3)发烧是由于致热原的作用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pH等不在适宜范围内时可造成细胞代谢紊乱.由此可见,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在微生物培养中,防止杂菌入侵(杂菌污染),获得纯净的培养物,是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下列配制培养基的操作步骤中,正确的是C.
a.调节pH   b.计算   c.溶化   d.称量    e.灭菌
A.a→b→c→d→e   B.e→b→d→c→a   C.b→d→c→a→e    D.b→d→c→e→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甲图是某一动物体内5个不同时期细胞的示意图,乙图表示某高等哺乳动物减数分裂过程简图,丙图表示在细胞分裂时期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甲图中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分裂图象有a、b、c、e(填字母).
(2)若是人的皮肤生发层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类似于甲图中a、c(填字母)所示的分裂现象,其中DNA数和染色体数之比为2:1的是c(填字母).
(3)乙图C细胞的名称是第一极体.
(4)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由1个卵原细胞生成的D与E在基因组成上存在差异,则其原因可能是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
(5)乙图中②过程中的同源染色体分离是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
(6)在丙图中,D′E′段所能代表的分裂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甲图中应为a、d细胞(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细胞核内RNA能够复制、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
B.线粒体内膜蛋白质比值大于外膜
C.核孔是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选择性通道
D.唾液腺细胞和胰岛细胞中高尔基体数量较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二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蛋白质合成的一系列过程,表中为部分密码子表,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真核细胞中a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中,需RNA聚合酶的催化

B.③由蛋白质和tRNA组成,其形成与核仁有关

C.④的形成方式是脱水缩合,脱去的水中的氧只来自竣基

D.⑤上携带的氨基酸是赖氨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