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7.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由此可以估算出该池塘中鲫鱼的密度.后来发现这次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分析其原因正确的是(  )
①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太大 ②被标记的鱼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
③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鱼部分死亡④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小.
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

分析 标志重捕法的前期和基础:标记的和未标记的被重捕的概率相等;调查期间数量稳定;标志个体均匀分布在全部个体之中;标志操作不影响动物的行为和死亡等.
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

解答 解:①若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太大,导致所捕鲫鱼为鱼塘中个体较大的鱼,而个体小的鲫鱼未能捕捉到,最终导致种群密度的估算值偏小,①正确;
②被标记的鱼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种群密度的估算值偏大,②正确;
③虽然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但得到的鲫鱼数量不变,因而不会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的原因,③错误;
④若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小,则存在偶然性,会使实验误差较大,④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标志重捕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要能够对最后所得数据的准确率进行一些原因分析,难度适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RNA的生物,其遗传物质一定是RNA

B.只含有DNA的生物,其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

C.既含有DNA又含有RNA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D.既含有DNA又含有RNA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不是R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红树林是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潮间带的湿地生态系统.它既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又是多种鸟类觅食、繁殖的场所,也是潮间带多种贝类、甲壳类等生物的栖息、繁衍之地.但是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其面积日益缩小.请完成下列问题:
(1)在红树林里,有一种以植物为食的鸟群,若一年中,该鸟群所贮存的总能量保持不变,则该鸟群一年中呼吸消耗的总能量应等于这一年中该鸟群摄取的植物性食物的总能量减去粪便等排出物中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和鸟类遗体中的能量.
(2)①图方框中字母代表该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请根据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写出它们的名称:
a.分解者,b.生产者,c.非生物物质和能量,d.消费者
②成分d的生态作用有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的消费者对植物传粉和种子传播等有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则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  )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①⑤B.②④C.②⑤D.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所示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象.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应选用②③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转动转化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D.若使物象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关于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者都为真核生物
B.无氧呼吸都能产生酒精
C.氨基酸脱水缩合都在核糖体中进行
D.细胞内DNA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往往取决于环境条件
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C.共同进化的过程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细胞产生的ATP全部来自线粒体
B.当氧浓度为b和d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类型会不同
C.当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为1:2
D.当氧浓度为d时,向培养液中滴加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为灰绿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可双向作用于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