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1.如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请分析并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

(1)分析图1,若将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与活的无毒R型细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小鼠将死亡,原因是无毒的R型细菌转化成有毒的S型活细菌,使小鼠死亡.
(2)若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对蛋白质和DNA进行标记,可选用下列哪组D.
A.14C和18O      B.35S和18O     C.14C和32P       D.35S和32P
(3)分析图2,DNA被DNA酶分解后的产物是四种脱氧核苷酸,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主要存在于拟核中.
(4)DNA分子中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复制时需要模板、能量、原料、酶等条件.DNA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DNA准确复制的原因是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的准确进行.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后出现S型活菌,这说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图2中:将S型菌中的物质一一提纯后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结果在加入S型细菌DNA的培养基中出现了S型细菌,且其后代仍为S型细菌,这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 解:(1)图1中,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后出现S型活菌,而S型细菌有毒性,因此加热杀死有毒的S型细菌与活的R型无毒细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小鼠将死亡.
(2)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另外大多数蛋白质还含有S元素,DNA的组成元素是C、H、O、N、P.因此,若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对蛋白质和DNA进行标记,可选用35S和32P.
(3)分析图2可知,DNA酶处理DNA的结果是产生四种脱氧核苷酸.能使R型活细菌发生转化的是S型细菌的DΝΑ,说明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ΝΑ,主要存在于拟核中.
(4)DNA分子中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复制时需要模板、能量、原料、酶等条件.DNA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DNA准确复制的原因是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的准确进行.
故答案为:
(1)死亡    无毒的R型细菌转化成有毒的S型活细菌,使小鼠死亡       
(2)D
(3)四种脱氧核苷酸    DNA    拟核
(4)磷酸和脱氧核糖     模板、能量、原料、酶      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的准确进行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识记教材中的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采用的方法及实验结论等,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作为一个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内部的各种结构及其功能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如图1表示某种动物细胞及其内某一生理过程示意图.研究表明,在用3H标记的精氨酸培养该细胞时,放射性物质依次出现在8、7、6、5、3和1中.请回答:

(1)图1中[1]表示分泌蛋白.若该细胞代表胰腺细胞,则物质[1]可能是胰蛋白酶.
(2)[5]是高尔基体,此处其功能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3)参与物质[1]合成与分泌的细胞器有4、5、7、8.(填序号)
(4)在成人心肌细胞中的数量显著多于腹肌细胞中数量的细胞器是[4]线粒体.若用光学显微镜对其进行观察,可用健那绿染液作活体染色剂.
(5)实验测得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a、b、c曲线所代表的细胞器依次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研究此蛋白质合成与分泌常用的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大豆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为了检测大豆种子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应选取的试剂是(  )
A.苏丹Ⅲ染液B.龙胆紫溶液C.双缩脲试剂D.本尼迪特试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物质中,属于抗原的是(  )
①卡介苗  ②破伤风抗毒素  ③免疫球蛋白  ④艾滋病毒  ⑤A凝集原  ⑥移植的肾脏  ⑦引起过敏的青霉素.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②③C.①④⑤⑥⑦D.①②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严寒的冬季,某健康同学从温暖的教室中走到教室外(a点时走出教室),一段时间内其机体散热量情况如甲图曲线所示.乙图中甲、乙、丙为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A、B、C为相关的激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oa时间段内,其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在cd时间段内,其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d时间段内机体产热量大于oa时间段内机体产热量(用“大于”、“小于”或“等于”填空).
(2)在ab时间段内,机体散热量明显增加,在ac时间段内,为了防止体温下降、增加产热量,机体作出的相应的反应主要有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3)从乙图中的调节机理来看,激素C的分泌受甲、乙产生的激素的调节,这种调节机制称之为分级调节.正常情况下,激素C在机体中的含量相对稳定,主要通过(负)反馈调节来实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据如图回答(题中[]内填写图中指示结构的数字):
(1)如图是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该细胞是植物(植物或动物)细胞,做出判断的依据是此细胞具有(填数字序号)3、4、5等结构.
(2)含有遗传物质且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4]叶绿体、[6]线粒体.图中所示的结构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1、2、4、5、6、7(填图中指示结构的数字)
(3)结构7的名称是高尔基体,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渗透压,保持膨胀状态的是[5]液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横跨质膜的亲水性通道,具有离子选择性.请仔细观察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很多研究结果都能够有力地支持“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这一理论.这证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B磷脂分子(内填标号,横线上填名称).
(2)鲨鱼体内能积累大量的盐,盐分过高时就要及时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经研究,鲨鱼体内多余的盐分是经c途径排出的,那么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3)对蟾蜍的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其对Ca2+的吸收明显减少,但对K+、C6H12O6的吸收不受影响,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心肌细胞膜上转运Ca2+的A载体蛋白 (内填标号,横线上填名称)的活动.
(4)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若该图表示人的白细胞膜,它所具有的吞噬功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为A、B 两神经细胞间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信号仅能从A 向B 方向传递而不会逆向传递
B.⑥作用于⑦会引起细胞B 膜电位发生变化
C.正常情况下释放入内环境中的⑥不应持续作用于细胞B
D.②中物质的释放不受①上电位变化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图中的f表示的结构是效应器.
(2)图乙是图甲中c(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甲的神经中枢中,这样的结构有2个.
(3)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的膜.图乙中④处的液体为组织液.
(4)突触间隙的存在使神经元间信号的传递在神经递质参与才能下完成,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高尔基体(细胞器)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⑤融合经胞吐作用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5)递质从合成到进入突触间隙的全过程需要能量,所以在突触小体含较多的线粒体(细胞器名称).
(6)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