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别 | 第一次接种(灭活的痢疾杆菌) | 第二次接种(灭活的痢疾杆菌) | 抗体合成程度 |
甲 | 正常的鼷鼠 | 未接种 | + |
乙 | 正常的鼷鼠 | 接种 | +++++ |
丙 | 幼年摘除胸腺的鼷鼠 | 未接种 | + |
丁 | 幼年摘除胸腺的鼷鼠 | 接种 | + |
戊 | 摘除胸腺后注入T淋巴细胞的鼷鼠 | 接种 | ++++ |
分析 1、分析表格:实验材料是正常的鼷鼠、幼年摘除胸腺的鼷鼠和摘除胸腺后注入T淋巴细胞的鼷鼠;因变量是第二次接种(灭活的痢疾杆菌)后抗体的合成量.
2、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能识别和程度抗原,另外可以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
3、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
解答 解:(1)由于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具有对该抗原较长时间的记忆功能,当第二次接种相同抗原时,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进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
(2)戊、丁两组的自变量是有无T淋巴细胞,戊组注射T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数量多,说明抗痢疾杆菌抗体的合成过程需要T淋巴细胞的协助;乙、丁两组的自变量也是有无T淋巴细胞,丁组小鼠摘除了胸腺,胸腺是T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因此丁组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体液免疫的抗原呈递受阻(或淋巴因子分泌减少),浆细胞数量少,产生的抗体少.
(3)当病毒入侵时,为进入细胞以前体液免疫先发挥作用,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侵入宿主细胞后再由细胞免疫发挥作用,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其中的病毒.
(4)分析题干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T细胞是细胞免疫中不可缺少的细胞,实验的自变量是T细胞的有无,通过切除胸腺和注入T淋巴细胞来控制变量,因变量是移植器官的排异情况,按照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实验思路如下:
A组:切除鼷鼠的胸腺后,移植异体器官.结果:移植器官易保留在小鼠体内.
B组:做切除手术操作,但不切除胸腺,移植异体器官,结果:移植器官被排斥.
补充实验:实验组中再输入T淋巴细胞,结果:移植器官被排斥.
故答案应为:
(1)记忆细胞 浆细胞
(2)T 摘除胸腺后,体内T细胞大量减少,体液免疫的抗原呈递受阻(或淋巴因子分泌减少)
(3)体液
(4)做切除手术操作,但不切除胸腺,移植器官被排斥 实验组(A组)再输入T淋巴细胞;移植又被排斥
点评 本题通过实验的形式来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体液免疫的具体过程,掌握二次免疫过程的特点,能结合表中信息准确答题;明确实验的目的,掌握探究实验的原则,能对实验进行修善和补充.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0或1:1 | B. | 1:0或3:1 | C. | 1:1或1:2:1 | D. | 3:1或1:2: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 B. | 磷酸和五碳糖排列在内侧 | ||
C. | 碱基对之间靠氢键相连 | D. | 碱基对构成分子的基本骨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它的每个染色体组含7条染色体 | |
B. | 它的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含21条染色体 | |
C. | 经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植株,体细胞含有三个染色体组,为三倍体 | |
D. | 它的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培养的动物细胞在培养瓶中充入纯氧气 | |
B. | 动物组织消化后的初次培养为传代培养 | |
C. | 精子细胞经变形后,中心体发育形成精子的顶体,顶体内含有的顶体酶能协助精子穿过卵母细胞的放射冠和透明带 | |
D. | 某动物排卵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尚未完成,此时卵子处于初级卵母细胞阶段,当该细胞发育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时,才具备受精能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 | |
B. | 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 | |
C. | 浆细胞中内质网膜与高尔基体膜相接触使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 | |
D. | 细胞免疫中,T细胞主要靠产生淋巴因子“作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处理 | 样品鲜重(g) | 单位质量样品鲜重中可溶性蛋白含量(mg/g) |
A | 0.51 | 11.05 |
B | 0.51 | 11.03 |
C | 0.56 | 10.82 |
D | 0.54 | 10.06 |
E | 0.61 | 9.9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