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如图是制备抗埃博拉病毒(EBOV)VP40蛋白单克隆抗体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利用PCR获取目的基因的过程中,反应体系内要加入含有VP40基因的DNA、dNTP、Taq酶和根据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合成的引物,且反应需要在一定的缓冲溶液中才能进行.
(2)选用EcoRI和XhoI双酶切的优点是防止酶切产物之间的随意连接,提高连接成功率;VP40基因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并在大肠杆菌内维持稳定和表达,该过程可称为转化.
(3)过程⑥常用的不同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促融方法是用灭活的病毒处理.若把在HAT选择培养基上存活的细胞全部培养在同一培养基中,并从中提取出的抗体不是(是或不是)单克隆抗体.图示过程应用的生物技术是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

分析 1、图示过程中,①为获取目的基因,②为形成重组质粒,③为目的基因的导入,④为获取相应的蛋白质,⑤为注射入B淋巴细胞,⑥为形成杂交瘤细胞,⑦为获取单克隆抗体.
PCR技术的过程:高温变性、低温复性、中温延伸.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2、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①从基因文库中获取  ②利用PCR技术扩增  ③人工合成(化学合成).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
3、DNA重组技术至少需要三种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
4、动物细胞融合原理是:细胞增殖、细胞膜的流动性.
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化学法:聚乙二醇;生物法:灭活的病毒(灭活的仙台病毒).
最广泛的应用是:制备单克隆抗体.一个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从血清中分离出的抗体产量低、纯度低、特异性差.

解答 解:(1)PCR扩增时,需要在一定的缓冲溶液中加入DNA模板、分别与两条模板结合的引物、四种脱氧核苷酸和Taq 酶.故利用PCR获取目的基因的过程中,反应体系内要加入含有VP40基因的DNA、dNTP、Taq酶和根据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合成的引物,且反应需要在一定的缓冲溶液中才能进行.
(2)EcoRI和XhoI切割形成的黏性末端不同,而DNA连接酶只能将具有相同黏性末端的DNA片段连接起来,因此为了防止目的基因反向粘连和质粒自行环化,酶切时可选用的酶是EcoRI和XhoI,提高连接成功率;VP40基因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并在大肠杆菌内维持稳定和表达,该过程可称为转化.
(3)诱导植原生质体能融合的方法: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化学法:聚乙二醇(PEG).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电激、聚乙二醇(PEG)、灭活的病毒等;过程⑥常用的不同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促融方法是用灭活的病毒处理.若把在HAT选择培养基上存活的细胞全部培养在同一培养基中,并从中提取出的抗体不是单克隆抗体.图示过程应用的生物技术是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

故答案为:
(1)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缓冲
(2)防止酶切产物之间的随意连接,提高连接成功率  转化 
(3)灭活的病毒  不是  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综合性较强,考查了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知识,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并构建一定的知识网络.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A1、A2、A3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Ⅱ-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frac{1}{4}$B.Ⅲ-1基因型为XA1 Y的概率是$\frac{1}{2}$
C.Ⅲ-2基因型为XA1 XA2的概率是$\frac{1}{8}$D.Ⅳ-1基因型为XA1 XA1概率是$\frac{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为某家族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不考虑突变与交叉互换,涂黑为患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5、6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
C.8号是纯合子的概率为$\frac{1}{3}$D.2号一定是纯合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鼓山校区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遂宁期末)下列选项中对内环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包括血液、淋巴和组织液等,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C.是细胞生活的环境,不同类型的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可能不同

D.内环境的理化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鼓山校区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福州校级期末)如果已知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并且也知道上述结果是按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那么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

A.YYRR×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现有4个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和感锈病有芒.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用上述4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F1均为抗锈病无芒,且这两个杂交组合的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回答问题:
(1)为实现上述目的,理论上,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在亲本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非同源染(填“同源”或“非同源”)染色体上,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要自由组合,在受精时雌雄配子要随机结合,而且  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相等.那么这两个杂交组合分别是
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和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
(2)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全部F2植株自交得到F3种子,1个F2植株上所结的全部F3种子种在一起,长成的植株称为1个F3株系.理论上,在所有F3株系中,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的株系有4种:
①表现型为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其数量比为3:1.
②表现型为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其数量比为3:1.
③表现型均为有芒,发生分离的性状是抗锈病、感锈病.
④表现型均为染锈病,发生分离的性状是有芒、无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是人体下丘脑、垂体调节的主要途径示意图,根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TRH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寒冷环境中激素A和B在血液中的含量上升.
(3)常温下,血液中A的含量有增加趋势时,TRH和TSH的分泌量将减少,这种调节属于反馈调节.
(4)若人体血液中的血糖降低,下丘脑可通过内脏神经作用于肾上腺使其分泌肾上腺素,促使血糖含量升高.该激素与胰岛素间的关系是拮抗作用.
(5)若人吃的食物过咸,则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在血液中会明显增多,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由于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替代化石燃料的产品如燃料酒精、生物柴油、沼气等的开发备受世界关注,有人想利用玉米秸秆生产燃料酒精,其大致流程为:

(1)玉米秸秆预处理后,应该选用纤维素酶进行水解,使之转化为发酵所需的葡萄糖.
(2)分离这种水解酶的野生菌株一般从土壤中筛选,所需要的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但现有的野生菌株对玉米秸秆的转化效率低,某同学尝试对其进行改造,以获得高效菌株.
实验步骤:
①配制固体(固体、半固体、液体)培养基,该培养基的碳源应为纤维素.
②将野生菌株接入已经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的培养基平板上.
③立即用适当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其目的是对野生菌株进行诱变.
④菌落形成后,加入刚果红染液,观察菌落周围培养基的颜色变化和变化范围的大小,周围出现透明圈范围大(现象)的菌落即为初选菌落.
⑤分离、纯化菌种时为得到单菌落,常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
(3)发酵阶段需要的菌种是酵母菌,生产酒精必须要控制的条件是无氧(密封、密闭).
(4)生产的酒精易挥发但可溶于水,宜选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从酵母菌代谢产物中提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假如患病男子与正常女性结婚,从优生优育的角度考虑,正确的是(  )
A.应选择生女儿B.应选择生儿子
C.生男生女均可,都不会患病D.生男生女都会患病,无从选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