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葡萄糖.
3、分析图示:A表示光反应阶段,B表示暗反应阶段,C表示呼吸作用(有氧呼吸).
解答 解:(1)A表示光反应阶段,其中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提取A光反应阶段中色素所用的溶剂是无水乙醇.
(2)研究B暗反应阶段中物质变化常用的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过程有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呼吸作用,相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3)A、B、C过程中可以在黑暗中较长时间进行的是呼吸作用,即C.
(4)绿色植物长期被水淹导致烂根,是由于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其反应式为:C6H12O6$\stackrel{酶}{→}$2C2H5OH+2CO2+少量能量.
(5)若该植株在适宜条件下栽培,突然将CO2降至极低水平,CO2被C5固定形成的C3减少,而C3的还原过程不变,故该植株叶片中的三碳化合物的含量会突然下降.
故答案为:
(1)类囊体薄膜上 无水乙醇
(2)同位素标记法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3)C
(4)酒精
(5)下降
点评 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及两者的联系.考查了学生识图、析图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和水.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省高一上期末理科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长春校级期末)马铃薯块茎内部的细胞很容易处于缺氧状态,此时,细胞的呼吸产物是( )
A.乳酸和CO2 B.酒精和CO2
C.水和CO2 D.乳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吉林省长春市净月校区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内黄县校级一模)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时相等
B.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C.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D.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A、Aa和 $\frac{1}{16}$ | B. | Aa、Aa和$\frac{1}{9}$ | C. | Aa、AA和 $\frac{1}{4}$ | D. | Aa、Aa和 $\frac{1}{6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组别 | 亲代性状及来源 |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 |||
雄株 | 雌株 | ||||
性状 | 来源 | 性状 | 来源 | ||
杂交组合一 | 抗除草剂 | 乙研究组 | 抗除草剂 | 乙研究组 | 抗除草剂:不抗除草剂=2:1 |
杂交组合二 | 抗除草剂(M) | 甲研究组 | 抗除草剂 | 乙研究组 | 全部抗除草剂 |
杂交组合三 | 抗除草剂(N) | 甲研究组 | 抗除草剂 | 乙研究组 | 抗除草剂:不抗除草剂=3: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所有实验都要设置空白对照,确保只研究一个自变量 | |
B. |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试验中液泡体积的变化是因变量 | |
C. |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试验中温度和pH是自变量 | |
D. |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试验中酒精的产生是无关变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去顶芽后,在断口上放一琼脂小块 | |
B. | 去顶芽后,在断口上放一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 | |
C. | 不去顶芽,在侧芽上放一含低浓度生长素的琼脂 | |
D. | 不去顶芽,在顶芽上放一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