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现代生物科技所依据的原理不正确的是
A.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细胞全能性 |
B.基因工程技术——基因重组 |
C.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细胞核移植 |
D.生态工程——物质循环再生 |
C
解析试题分析:高等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分离一个或数个体细胞或植物体的一部分在下培养的技术。通常我们所说的广义的组织培养,是指通过无菌操作分离植物体的一部分,接种到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条件进行培养,使其生成完整的植株,原理是细胞全能性。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植物体细胞杂交,又称原生质体融合是指将植物不同种、属,甚至科间的原生质体通过人工方法诱导融合,然后进行离体培养,使其再生杂种植株的技术,利用的是细胞膜的流动性。生态工程是指应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其目的是将生物群落内不同物种共生、物质与能量多级利用、环境自净和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与系统工程的优化方法相结合,达到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故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察的是现代生物科技及其所依据的原理。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玉米和花生净光合速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9:30—11:00之间,暗反应过程减缓导致花生净光合速率下降 |
B.由图可知,8:00—17:00之间,玉米积累有机物的量高于花生 |
C.在17:00时,玉米和花生的单位叶面积在吸收CO2速率相同 |
D.在18:30时,玉米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鱼鳞藻、脆杆藻是鱼类的饵料,微囊藻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某研究小组调查了当地部分湖泊营养化程度对藻类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可以用取样调查的方法测定藻类的种群密度 |
B.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鱼鳞藻的适应性最弱 |
C.中营养化水体最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部分 |
D.用脆杆藻能控制富营养水体中微囊藻的数量,净化水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生产实践活动中,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的是 ( )
A.脱落酸用于打破种子休眠 |
B.2,4-D用于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
C.乙烯用于苹果果实催熟 |
D.细胞分裂素用于蔬菜保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b可表示DNA分子复制 |
B.b→c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 |
C.c→d可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 |
D.d→e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全过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中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①是细胞中合成ATP的唯一场所 |
B.结构②和④均不具有生物膜结构 |
C.结构③是脂质合成和加工的车间 |
D.此细胞不可能是原核细胞,只能是动物细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在家鼠的遗传实验中,一黑色家鼠与白色家鼠杂交(家鼠的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F1均为黑色。F1雌雄个体进行交配得F2,F2中家鼠的毛色情况为黑色:浅黄色:白色=9:6:1,则F2浅黄色个体中纯合子比例为( )
A.1/3 | B.1/8 | C.1/4 | D.1/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与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 |
B.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能检测到少量的放射性 |
C.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 |
D.本实验结果说明DNA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具有连续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 |
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
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 |
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