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太湖是我国大型浅水湖泊,研究人员对太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下图为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简图,相关数值用有机物干物质量表示(单位:t•km-2•a-1).
(1)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分析,太湖中有些浮游动物既可以作为消费者,又可以作为分解者.
(2)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太湖生态系统中存在一种以死亡生物或有机碎屑为起点的碎屑食物链,还有一种通过生物间关系形成的捕食食物链.植物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仅占浮游动物总能量的13.35%(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3)当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与呼吸散失的比值逐渐接近于1时,表明生态系统逐渐演变到成熟阶段,而太湖远未达到此阶段.

分析 分析题图:太湖生态系统中存在一种以死亡生物或有机物碎屑为起点的碎屑食物链,还有一种通过生物间捕食
关系形成的食物链.当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与呼吸散失的比值逐渐等于1时,表明生态系统逐渐演变到成熟阶段.

解答 解:(1)看图可知:浮游动物既可以植物为食,又可分解有机碎屑,既是消费者,也是分解者.
(2)看图可知:太湖生态系统中存在一种以死亡生物或有机物碎屑为起点的碎屑食物链,还有一种通过生物间捕食关系形成的食物链.植物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为2198,浮游动物总能量为2198+14265=16463,$\frac{2198}{2198+14265}$≈13.35%这说明碎屑食物链在太湖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起更重要作用.
(3)当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与呼吸散失的比值逐渐等于1时,表明生态系统逐渐演变到成熟阶段.
故答案为:
(1)消费者   分解者 
(2)捕食    13.35 
(3)1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分析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除了食物链以外还有一种以死亡生物或有机物碎屑为起点的碎屑食物链,这是和其他生态系统不一样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北京丰台区普通中学高三第一学期综合检测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继禽流感后,猪流感再次威胁人类的安全,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在多个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已检测发现猪流感病毒含尿嘧啶(U),则其遗传物质是( )

A.DNA B.RNA C.核苷酸 D.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有关同位素标记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
①科学家把用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注入细胞中,发现放射性依次出现于:附有核糖体的内质网、分泌小泡、高尔基体、小囊泡、细胞膜
②卡尔文向小球藻提供14C标记的CO2,并追踪检测其放射性,探明了暗反应的全过程
③赫尔希和蔡斯利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采用了搅拌和离心等手段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④要证明DNA通过半保留的方式进行复制,可以将15N标记的细菌放在14N的培养基中培养一代后,再检测后代DNA放射性的强弱.
A.O项B.1项C.2项D.3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面是以小麦为实验材料所进行的实验,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将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内,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试管内呈现砖红色沉淀,这是因为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葡萄糖
B.利用小麦叶片进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时,叶片需要用酒精和盐酸进行处理,实验结果是细胞质呈绿色,细胞核呈红色
C.利用小麦叶肉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叶绿体的存在干扰了对实验现象的观察
D.利用小麦根尖进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时,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图1是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图2是该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利用食物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1是碳循环示意图,则丁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丁的来源除了图中所示过程之处,还可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
(2)图2中,肉食动物的粪便属于图中的E,人类若圈养某种植食性动物时,一般需要提高食物的利用率,即$\frac{②}{①}$(用序号表示)的比值.
(3)图2中的捕食关系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功能,捕食关系说明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能调节动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生态系统的K值又叫环境容纳量,若该生态系统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第二营养级种群密度时,若在第二次捕获过程中,发现岛上有脱落的标记(某些第二营养级被第三营养级捕食,标记不影响第二营养级被捕食),这种情况下,估算的K值偏高(增大、不变、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对某海藻的细胞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分析表明,细胞液中的成分与海水中的成分很不相同.图中阴影部分代表该海藻的离子浓度.
(1)K+和Cl-进入细胞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这种吸收方式需要的两个基本条件是载体和ATP.
(2)Na+和Mg2+进入细胞的转运方向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3)K+和Cl-在细胞内积累,而Na+、Ca2+、Mg2+在细胞液中的含量低于海水中的含量,这表明细胞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4)海藻细胞液中各种离子浓度与海水中各种离子浓度不成比例,其结构基础是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回答下列关于微生物的问题.
阿拉伯胶是一种多糖,研究者从某地合欢树下距离地表深10~15cm处的土样中初筛到能降解阿拉伯胶的菌株SM01,以下为该菌株的鉴定过程.
(1)筛选所用的选择培养基只能以阿拉伯胶作为唯一碳源,其原因是只有能降解阿拉伯胶的微生物能正常生长和繁殖.
(2)SM01的菌落为粉白色,菌落初期呈突起絮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其菌丝白色致密,且有分生孢子,细胞核直径约lμm,初步推测为真菌.下列属于SM01肯定具有的结构和特征是ABGH(多选).
A细胞膜  B核糖体  C拟核  D荚膜  E芽孢  F菌盖  G细胞核  H分生孢子
(3)在分离纯化菌株时,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接种环.如图1示某种划线法操作后菌落生长状况,数字表示划线顺序.某同学以同样方法对某个平板划线后,经一段时间培养,发现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第二划线区域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它划线上有菌落.造成划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可能是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或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
(4)为探究阿拉伯胶的降解机制,将该菌种的培养液过滤离心,取上清液做如图2所示实验.该实验的假设是目的菌株(菌株SM01)能分泌降解阿拉伯胶的蛋白质.为什么说该实验设计不合理?缺少空白对照.

(5)请根据(4)小题的分析完善其实验设计.另设置两组一样装置的对照组,其中第一组只用上清液,不添加蛋白酶,取出10ml加入阿拉伯胶溶液,测定阿拉伯胶的降解率,第二组不用上清液,只用含蛋白酶的溶液,取出10ml加入阿拉伯胶溶液,测定阿拉伯胶的降解率
(6)在阿拉伯胶降解酶运用到工业生产前,需对该酶的最佳温度范围进行测定.图3中的曲线①表示酶在各种温度下酶活性相对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的数据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图3的曲线②.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A.该酶只能在最佳温度范围内测出活性
B.曲线②35℃数据点是在80℃时测得的
C.曲线①表明80℃是该酶活性最高的温度
D.曲线②表明该酶的热稳定性在70℃之后急剧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以下为某家族甲病(设基因为A、a)和乙病(设基因为B、b)的遗传家系图,其中Ⅱ-1不携带任何的致病基因.
请回答: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乙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
(2)Ⅲ-6的基因型为aaXBY,如果Ⅲ-1与Ⅲ-5婚配,生出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为$\frac{1}{2}$.
(3)若Ⅲ-4含有乙病致病基因,请判断该致病基因来自Ⅱ-4还是Ⅱ-5,用遗传图解表示(表现型不作要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新西兰某高发疾病为单基因遗传病,人群中随机调查发现,当夫妇双方都是患者时,其子代中女孩全部为患者,男孩中有75%的为患者,当母方表现正常时,其儿子全部表现正常,则(  )
A.其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
C.样本中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为$\frac{5}{6}$
D.男患者的女儿及女患者的儿子均患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