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孟德尔利用该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下列对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孟德尔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C.孟德尔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
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能够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生命活动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剧烈运动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使血浆的pH显著下降
B.抑制膜上载体活性或影响线粒体功能的毒素都会阻碍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
C.胰岛素只能通过增加糖的去路降低血糖浓度
D.切除动物甲状腺后,动物血液中的生长激素会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三上学前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但并未证实其化学本质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C.沃森和克里克首先利用显微镜观察到 DNA双螺旋结构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湖北省高三8月摸底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甲表示一株“七星椒”在适宜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在B时大幅度降低光照强度,其叶肉细胞中五碳化合物(C5)的生成、消耗速率的变化;图乙是在C02浓度一定、环境温度为25℃、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测得该植株的光合作用速率。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在BC时间段内,三碳化合物的生成速率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据甲图分析,B时大幅度降低光照强度后,短时间内C3含量增加的原因是 。
(2)图乙C点时,该植物的总光合速率为 _mg/l00cm2叶·小时(用C02吸收量表示),C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继续上升的环境因素是 。
(3)该植物在温度由25℃降为5℃的过程中光饱和点逐渐减小,推测该植物在光照充足时的光合作用最适温度 (选填: <、≤、=、≥、>)25℃。
(4)如果该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请在图乙中用虚线绘出环境温度为30℃时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
(5)光照强度为 B时,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C02的来源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湖北省高三8月摸底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三倍体西瓜由于含糖量高且无籽,备受人们青睐。下图是三倍体西瓜叶片净光合速率Pn(以CO2吸收速率表示)与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曲线,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14:00后叶片的Pn下降,导致植株积累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B.与11:00时相比,13:00时叶绿体中合成C3的速率相对较高
C.叶片的Pn先后两次下降,主要限制因素分别是CO2浓度和光照强度
D.17:00后叶片的Ci快速上升,导致叶片暗反应速率远高于光反应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湖北省高三8月摸底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乙图为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用打孔器在某植物的叶片上打出多个圆片,再用气泵抽出气体直至叶片沉底,然后将等量的叶圆片转至不同温度的NaHCO3(等浓度)溶液中,给予一定的光照,测量每个培养皿叶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平均时间(图甲),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上浮至液面的时间可反映净光合速率的相对大小
B.在ab段,随着水温的增加,光合速率逐渐减小
C.通过甲图分析可以找到真正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
D.因为抽气后不含氧气,实验过程中叶片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湖北省高三8月摸底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被细胞胞吐的一定是像胰岛素一样的大分子物质
B. 血浆中的氧进入红细胞需穿过两层生物膜
C. 胞吐过程一定会有分泌泡与细胞膜的融合过程
D. 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属于胞吐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河北定州中学高二承智班上8.28周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血浆中的水来自( )
A.组织液 B.组织液、消化道
C.淋巴、组织液 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绥化绥棱职业技术学校高二上期中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
A.脑皮层,下丘脑
B.下丘脑,大脑皮层
C.下丘脑,下丘脑
D.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