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体细胞克隆成功的产物
B.性细胞克隆成功的产物
C.转基因动物成功的产物
D.动物组织培养成功的产物
解析:将动物的一个体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用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 提示: ![]() ![]()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黑龙江省佳木斯一中2009-201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学段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013 英国科学家首次用羊的体细胞(乳腺细胞)成功地培育出一只小母羊,取名为“多利”,这一方法称之为克隆,以下四项中与此方法在本质上最相近的是: [ ]
A.
将兔的早期胚胎分割后,分别植入两只母兔的子宫内,并最终发育成两只一样的兔 B.
将人的抗病毒基因嫁接到烟草的DNA分子上,培育出具有抗病毒能力的烟草新品种 C.
将鼠骨髓瘤细胞与经过免疫的脾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 D.
将人的精子与卵细胞在体外受精,等受精卵在试管内发育到囊胚期时,再植入女性子宫内发育成“试管婴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22 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的胚胎学家威尔穆特率领的科研小组,在1996年8月成功地繁殖了世界上第一头克隆绵羊——多利。“多利”的诞生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意识,它向世人表明: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仍然保持有全能性。“多利”的诞生过程为:首先从一只母羊(A)的乳腺中取出一个乳腺细胞,乳腺细胞在实验室控制的环境下生长、分裂。又利用药物促使第二头母绵羊(B)排卵,并将这只未受精的卵子从母羊体内取出,从中吸出含有染色体的细胞核。科学家将母羊(A)乳腺细胞的细胞核与去核的母羊(B)的卵细胞在电激作用下融合,组成一个含有新的遗传物质的卵细胞,融合后的细胞开始卵裂,形成早期胚胎。然后将其植入第三只母羊(C)的子宫内,经148天的怀孕期,终于产下“多利”。根据上述材料,将产生多利的生殖过程绘成简图表示,据下图回答:
图4—31 (1)图中的甲为苏格兰绵兰,乙为“多利”羊。那么,a和b是通过________分裂产生的,其DNA含量是体细胞的________;c为________绵羊的________细胞,乙的遗传性状与________绵羊一致。 (2)产生甲和乙的过程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绵羊的白毛对黑毛为显性,若甲是白色绵羊,要判断它是否是纯种,选用与它交配的绵羊最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繁殖“多利”的过程中是否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请回答有关绵羊遗传与发育的问题: (1)假设绵羊黑面(A)对白面(a)为显性,长角 (B)对短角 (b)为显性,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 ①在两组杂交试验中,I组子代只有白面长角和白面短角,数量比为3:1;II组子代只有黑面短角和白面短角,数量比为1:1。其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I ,II组 。 ②纯种与非纯种的黑面长角羊杂交,若子代个体相互交配能产生白面长角羊,则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有 。 (2)克隆羊多利是将多塞特母羊的乳腺细胞核注入苏格兰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将此融合卵细胞培养后植入母羊体内发育而成。 ①比较三种细胞内的X染色体数; 多赛特羊交配后产生的正常受精卵 多利羊的体细胞 苏格兰羊的次级卵细胞 (填“>”“<”“ ②已知哺乳动物的端粒(由DM组成的染色体末端结构)在个体发育开始后,随细胞分裂不断缩短。因此,多利的端粒长度应比普通同龄绵羊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各项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 A.克隆羊“多利”的主要性状与甲羊一致,因为其细胞核基因来自甲羊 B.克隆羊“多利”的培育过程中采用的生物技术有核移植和胚胎移植 C.乙羊的去核卵细胞为重组细胞基因表达提供了细胞内的环境条件 D.此过程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09-2010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 题型:单选题 英国科学家维尔穆特首次用羊的体细胞(乳腺细胞)成功地培育出一只小母羊,取名“多利”,这一方法被称之为“克隆”,以下四项中与此方法在本质上最相近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联系qq:3310059649。 ICP备案序号: 沪ICP备07509807号-10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081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