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分析图解:图甲中,AB段只进行呼吸作用;D点和H点是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逐渐增强,CO2浓度逐渐降低;但是在中午即FG段CO2浓度下降缓慢;到下午18点后,光合作用逐渐停止;并且K点的CO2浓度低于A点,说明CO2被用于合成了有机物.
图乙表示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L点光照强度为0,只进行呼吸作用;LM段之间,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M点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N点以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解答 解:(1)甲图中D点是光补偿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应对应乙图中的M点相对应.此时细胞中能产生ATP的部位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图甲中D-H段一直在积累有机物,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是H点.
(2)于一昼夜K点二氧化碳浓度低于A点,说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多余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故植物体合成了有机物,重量增加.
(3)当由乙图中B点时的光强向C点时对应的光强变化时,代表光照强度不断增强,此区段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如果用图丙装置昼夜不停地光照,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将不断减少,氧气不断增多,而装置中的二氧化碳缓冲液可以维持装置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稳定,因此液滴向右移动.
(4)若要用丙装置测量植物的呼吸速率除需要黑暗条件外,还需要对装置进行的改变是将二氧化碳缓冲液换成氢氧化钠溶液,使液滴的移动表示氧气的消耗.
故答案为:
(1)D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H
(2)增加 K点二氧化碳浓度低于A点,说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多余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
(2)向右
(3)①将装置放到黑暗环境中1小时,记录液滴向左移动的距离,然后在相同的温度下光照1小时,记录液滴向右移动的距离
②将两次液滴移动的距离相加
(4)增设对照组,装置相同,植株为一株同样大小的死亡植株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安徽“江淮十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B.森林中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
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末期 | |
B. | 纺锤体是由中心体产生的 | |
C. | 细胞质分裂是通过在赤道板处形成细胞板 | |
D. | 核仁不消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越大 | |
B. | 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 |
C. | 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 |
D. | 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1表示当光强较小时,温度是呼吸作用的限制因素 | |
B. | 当光强大于7时,25℃比15℃条件下植物的有机物的制造速率大 | |
C. | 图2表示在5℃一35℃下该植物细胞叶绿体最大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 | |
D. | 图3表示在5℃--35℃下该植物呼吸作用速率的变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自花传粉,杂交实验过程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 | |
B. | 实验过程经历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验证实验-得出结论几个阶段,并且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 |
C. | 先对实验现象作出了假设,然后再用F1自交实验进行验证 | |
D. | 预测测交结果产生1:1的性状比属于演绎推理内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若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可以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 | |
B. | 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的原因是此时DNA分子的稳定性降低 | |
C. | 若发生在人的体细胞中有可能发展为癌细胞 | |
D. | 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但不能产生新基因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