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3.如图为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T2噬菌体专性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其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大肠杆菌培养液(大肠杆菌),培养液的营养成分中是否含32P?不含有(或否).
(2)图中②阶段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使噬菌体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
(3)在理论上,经离心处理后放射性应该出现在C(B或C),其原因是噬菌体已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到大肠杆菌内.
(4)试对下列可能出现的实验误差进行分析:
①测定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含有0.8%的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较短,有部分噬菌体没有侵入(感染,侵染)大肠杆菌,仍存在于培养液中(细菌外).
②当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也有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复制增殖后的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解答 解:(1)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用于培养大肠杆菌,用含32P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锥形瓶内的营养成分中不能含有32P.
(2)图中②阶段为搅拌,加班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使噬菌体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
(3)在理论上,噬菌体已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到大肠杆菌内,经离心处理后放射性应该出现在沉淀物.
(4)①测定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含有0.8%的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较短,有部分噬菌体没有侵入(感染,侵染)大肠杆菌,仍存在于培养液中(细菌外).
②当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也有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复制增殖后的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
故答案为:
(1)大肠杆菌培养液(大肠杆菌)         不含有(或否)
(2)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使噬菌体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
(3)C      噬菌体已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到大肠杆菌内(意思对就给分)
①没有侵入( 感染,侵染)大肠杆菌   培养液中(细菌外)
②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

点评 本题结合实验流程图,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解释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意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溶酶体只能消化细胞内衰老的细胞器
B.线粒体含有核糖体和少量DNA
C.高尔基体分拣蛋白质分别送到细胞内或细胞外
D.粗面内质网内的蛋白质会送到高尔基体和细胞其他部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关于群落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
A.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等因素有关
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形成树林,该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
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D.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有关真核生物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
②基因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③基因存在于细胞核、核糖体等结构
④基因表达时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⑤DNA 分子每一个片段都是一个基因
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教材基础知识填空.
(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2)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3)蓝藻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色素),是自养生物;细菌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方式)的异养生物,蓝藻和细菌细胞中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有一个环状的DNA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这个区域叫拟核.
(4)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5)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表示通过核移植等技术获得某种克隆哺乳动物(二倍体)的流程.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正常细胞核,染色体数为2n,则其性染色体的组成可为XX或XY.过程①表示去除细胞核,该过程一般要在卵细胞细胞培养至适当时期再进行,去核时常采用显微操作(去核法)的方法.②代表的过程是胚胎移植.
(2)经过多次传代后,供体细胞中遗传物质的稳定性会降低,因此,选材时必须关注传代次数.
(3)若获得的克隆动物与供体动物性状不完全相同,从遗传物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会对克隆动物的形状产生影响.
(4)与克隆羊“多莉(利)”培养成功一样,其他克隆动物的成功获得也证明了已经分化的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
A.感受器B.神经中枢C.反射弧D.神经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是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如果将该细胞放入30%的蔗糖溶液中,将会出现细胞壁与[①]原生质层分离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膜具有流动性.
(2)有光的条件下,14C 标记的CO2进入细胞后,首先在[⑦]叶绿体内发生反应,在该结构中含14C的系列产物有C3、(CH2O).该结构产生的含14C的产物主要在[⑥]线粒体内彻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CO2)和水(H2O),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若该细胞是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则该细胞没有的结构是大液泡和[⑦]叶绿体,在细胞分裂间期,代谢活动异常活跃的细胞器有[⑧]核糖体、[⑥]线粒体.
(4)N、P、K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植物细胞获取矿质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植物细胞往往获得N元素的量比P、K元素要多,这说明植物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这一特性主要取决于膜上的载体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江苏泰州中学高二下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普通洗衣粉与加酶洗衣粉的区别,正确的说法是

A.普通洗衣粉中含磷,会污染环境

B、表面活性剂只存在于普通洗衣粉中,会产生泡沫,可以将油脂分子分散开

C、水软化剂只存在于普通洗衣粉中,可以分散污垢

D、加酶洗衣粉是将酶直接添加到洗衣粉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