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7.如图一所示的是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示意图,图二所示的是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一写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正确顺序是:B→D→A→E→C.
(2)根据图二实验结果可知,用于标记噬菌体的同位素是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一个被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在其侵染细菌后,若此细菌破裂后释放出n个噬菌体,则其中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子代噬菌体有2个.
(3)如要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35S的细菌培养基培养.
(4)图二实验结果表明,经离心处理后上清液中具有很低的放射性,请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可能原因:(答一种即可)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体内;②培养时间过长,增殖的子代噬菌体从细菌体内释放出来.
(5)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需要DNA和细菌的氨基酸.
(6)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得出了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分析 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 解:(1)根据图一写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正确顺序是:B吸附→D注入→A合成→E组装→C释放. 
(2)根据图二实验结果可知,用于标记噬菌体的同位素是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一个被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在其侵染细菌后,若此细菌破裂后释放出n个噬菌体,则其中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子代噬菌体有2个.
(3)噬菌体是寄生在细菌中的,如要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35S的细菌培养基培养.
(4)图二实验结果表明,经离心处理后上清液中具有很低的放射性,可能原因是:①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体内;②培养时间过长,增殖的子代噬菌体从细菌体内释放出来.
(5)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需要噬菌体和细菌的氨基酸.
(6)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结论是:DNA是遗传物质.
故答案为:
(1)D→A→E 
(2)32P  DNA  2
(3)细菌
(4)①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体内;②培养时间过长,增殖的子代噬菌体从细菌体内释放出来 
(5)噬菌体   细菌
(6)DNA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济南一中高二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化合物中所含化学元素的种类最少的是( )

A. 纤维素 B. 生长激素

C. 叶绿素 D. 甲状腺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下列关于结核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该菌的遗传物质分布于细胞核内
B.该菌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壁等细胞结构
C.该菌具有细胞壁,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D.该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将甲、乙两个微电流计的两极按如图所示接在功能完好的神经元(纤维)上,在a、b、c、d四个实验位点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下列有关指针偏转情况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刺激a点,甲的指针偏转1次B.刺激b点,甲的指针偏转1次
C.刺激c点,乙的指针偏转2次D.刺激d点,乙的指针偏转2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假设将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并供给含14N的原料,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中,只含15N标记的DNA的精子所占比例为(  )
A.0B.25%C.50%D.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是人体感染H1N1病毒后,神经-激素-免疫调节网络共同调节清除病毒的过程.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当人感染H1N1病毒时,往往会发烧,从而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发烧的原因是病毒产生的毒素或人体T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改变了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最终使有关腺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而汗腺、皮肤等散热结构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
(2)感冒发烧时应多喝水,此时血浆渗透压降低,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弱,尿液增加,有利于毒素排出外.
(3)当人突然遇见突发事件时,甲状腺激素会增多,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4)乙酰胆碱是形成记忆所必需的神经递质和形成长期记忆的生理基础.“胆碱能神经元”是一种能合成乙酰胆碱,并在兴奋时能从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传出神经元.目前认为,老年性痴呆与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和丢失有关.某研究小组为研究老年性痴呆的机制,定位损伤大鼠的脑,利用水迷宫对大鼠学习能力以及记忆巩固能力进行测验,实验处理和实验结果如表.
组别实验处理实验结果
错误次数完成学习所需时间(秒)
A不做任何处理8.76112.39
B向大鼠脑的一定区域缓慢注射0.5M缓冲液溶解的鹅膏蕈氨酸lμL15.72149.73
(5)“胆碱能神经元”的活动与受体有关,毒蕈碱受体是其中的一种.,B组实验处理的目的是让鹅膏蕈氨酸与上的毒蕈碱受体结合,使乙酰胆碱与受体的结合受到影响,从而产生与相似的效果,以达到研究老年性痴呆机制的目的.表中的实验数据表明B组大鼠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巩固能力,从而为老年性痴呆与“胆碱能神经元”有关的猜测提供了实验证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乳酸菌、青霉菌、大肠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
②乳酸菌、酵母菌都含有核糖体和DNA
③T2噬菌体(一种病毒)的繁殖只在宿主细胞中进行,因为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④细胞没有叶绿体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⑤有些细菌只含有RNA一种核酸.
A.B.①③C.②④D.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同学将新鲜马铃薯磨碎、过滤得到提取液进行以下实验.
Ⅰ.在30℃的条件下,取等量提取液分别加到4支盛有等量过氧化氢溶液,pH分别为3、5、7、9的试管中,结果发现每支试管都产生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课题是探究不同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2)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pH值不同的系列溶液.
(3)各实验组均在30℃的恒定温度下进行的原因是:①30℃是过氧化氢酶的适宜温度;②排除温度变化(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Ⅱ.将加入4支试管中的马铃薯提取液的量减半,重复实验Ⅰ.分别测定实验Ⅰ、Ⅱ中过氧化氢的含量在相同时间内的变化,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4)曲线a是实验Ⅱ(填“Ⅰ”或“Ⅱ”)的结果.
(5)曲线a和b中,过氧化氢含量的最低点基本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的原因是同一种酶的最适pH是一定的,不会由于酶浓度的不同而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鸽子从出生到成年,雌雄个体在外观上几乎完全一样,仅凭肉眼难以区分性别.已知雌性鸽子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雄性鸽子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在鸽子中Z染色体的复等位基因,BA(灰红色)对B(蓝色)为显性,B对b(巧克力色)为显性.现有一只灰红色鸽子和一只蓝色鸽子交配,后代中出现了一只巧克力色的个体.则亲代灰红色、蓝色与子代巧克力色鸽子的性别分别是(  )
A.雄性、雌性、雌性B.雄性、雌性、雄性
C.不能确定、不能确定、雌性D.雄性、雌性、不能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