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一只白色公羊和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下一只黑色小羊.假如一胎只能生1只,那么要生3只小羊都是黑色雄羊的几率是(  )
A.0B.$\frac{1}{512}$C.$\frac{1}{64}$D.$\frac{1}{128}$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白色公羊和白色母羊交配生下一只黑色小羊,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白色相对于黑色是显性性状(用A、a表示),则亲本中白色公羊和白色母羊的基因型均为Aa.

解答 解:由以上分析可知,这2只白色绵羊的基因型均为Aa,则它们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因此这对白色绵羊再生1只绵羊,是白色的概率为$\frac{3}{4}$,是黑色的概率为$\frac{1}{4}$.是黑色雄羊的概率是$\frac{1}{4}$(黑色的概率)×$\frac{1}{2}$(是雄羊的概率)=$\frac{1}{8}$.
则第1只是黑色雄羊的概率是$\frac{1}{8}$,第2只是黑色雄羊的概率是$\frac{1}{8}$,第3只黑色雄羊的概率是$\frac{1}{8}$,即:$\frac{1}{8}$×$\frac{1}{8}$×$\frac{1}{8}$=$\frac{1}{512}$.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信息准确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亲本的基因型,要灵活运用数学中的概率对本题涉及到的概率进行相关计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建立良好特异性的检测方法非常重要.埃博拉病毒核蛋白NP具有很强的抗原性,是诊断研究的重要靶点.
(1)鼠源抗NP蛋白的单克隆杭体,由鼠杂交瘤细胞分泌,抗体结构如图1所示,抗体通过可变区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从鼠杂交瘤细胞中提取RNA,逆转录合成cDNA,利用PCR技术扩增鼠源抗体可变区对应的DNA片段.
使用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将鼠源抗体可变区对应的DNA片段与能表达人源抗体恒定区部分的载体重组,导入人胚肾上皮细胞,从细胞培养液中获取人-鼠嵌合抗体.临床使用人-鼠嵌合抗体的优点是降低免疫排斥反应.
(2)提取埃博拉病毒的蛋白质进行电泳,并运用抗原-抗体杂交,检测人-鼠嵌合抗体的特异性.实验主要步骤如图2所示,其中一抗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二抗能与相应一抗特异性结合.

注:1、2为电泳泳道,其中1为蛋白质分子量标准,2为提取的埃博拉病毒蛋白质;标记二抗的AP能在显色液中显色.A、B、C为不同一抗、二抗处理后的三组实验结果.
组別一抗来源二抗来源结果
人-鼠嵌合抗体AP标记的抗人抗体
鼠杂交瘤细胞上清液AP标记的抗鼠抗体
普通人胚肾上皮细胞培养液AP标记的抗人抗体
实验记录如上表,AP标记的抗人抗体能与嵌合抗体中的人源恒定区结合,AP标记的抗鼠抗体能与鼠源抗体结合.若表中Ⅰ、Ⅱ、Ⅲ依次对应结果分析中的A、B、C(一种方案即可),则表明该人-鼠嵌合抗体能用于埃博拉出血热的应急血清学检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某种野生植物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己知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如图所示.A和a、B和b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且A对a、B对b为显性.请据图分析冋答下列问题:

研究人员用两纯种白花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实验结果如表中甲组所示.
组别亲本F1F2
白花×白花紫花紫花:白花=9:7
白花×白花紫花紫花:白花=3:5
(1)根据甲组实验结果,可推知F1的基因型为AaBb.
(2)研究人员重复该实验,结果如乙组所示.经检测得知,乙组F1的某染色体部分缺失,含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致死.由此推测乙组的染色体缺失情况是F1中含有A基因(或B基因)的染色体部分缺失.
(3)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中,若中间产物是红色,那么表现型为紫花的杂合植株(染色体正常)自交,子一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可能为紫花:白花=3:1、紫花:红花=3:1或紫花:红花:白花=9: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表示下丘脑神经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物质乙是一种糖蛋白.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下丘脑神经细胞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不仅如此,还能分泌激素,所以下丘脑被认为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
(2)如果用含I饲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甲、乙的分泌量都不变,这体现了细胞膜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营养物质.
(3)物质乙与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反映出细胞膜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4)若在A点给予适宜刺激,图中电表指针偏转的情况是从零位向一侧偏转后回到零位,再向相反的方向偏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图甲和图乙按箭头方向,表示细胞周期.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处于图甲bc是一个细胞周期,图乙B→B是一个细胞周期
B.处于图甲a时期和图乙B→A时期的细胞可进行DNA复制
C.处于图甲b时期的细胞,若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一定加倍
D.处于图甲、图乙的细胞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细胞凋亡是通过水解等一系列连续反应,将细胞内的重要蛋白降解,从而引起细胞凋亡,过程十分复杂.如图为线粒体参与调控的细胞凋亡途径的关键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色素C(CytC)是细胞中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由104个氨基酸组成的化合物,正常情况下它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由图可知蛋白tBID的水解片段可引起细胞色素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质中,进而引发一系列反应,导致细胞凋亡.
(2)实验表明ATP可以引发细胞凋亡,并且另外一种非水解的ATP类似物一样可以启动凋亡.由此可知细胞凋亡过程中,与蛋白A结合的ATP作用不是(是/不是)水解提供能量.如果在细胞质中加入细胞色素C(CytC)的抗体或加入蔗糖保护线粒体,则ATP不能(能/不能)引发凋亡反应.
(3)在线粒体外膜还分布另外一种与凋亡有关的蛋白Bcl-2.科学家利用Bcl-2基因低表达和Bcl-2基因高表达的两个细胞株,当凋亡刺激物刺激后,前者启动了凋亡,二后者则不启动凋亡,也没有细胞色素C(CytC)的释放.这说明Bcl-2具有拮抗(填“拮抗”或“促进”)tBID诱导细胞色素C(CytC)释放的功能.
(4)细胞凋亡是由基因编码控制的程序性(编程性)死亡,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产生,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细胞凋亡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溶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分离定律(又称孟德尔第一定律)是谁提出来的(  )
A.孟德尔B.沃森C.摩尔根D.克里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有关细胞增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增殖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属于无丝分裂
B.人的成熟红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快速产生新的红细胞
C.农杆菌增殖方式与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增殖方式的实质相同
D.真核细胞分裂过程中会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能降解果胶使细胞壁破损.番茄果实成熟中,PG合成显著增加,能使果实变红变软,但不利于保鲜.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减少PG基因的表达,可延长果实保质期.科学家将PG基因反向接到Ti质粒上,导入到番茄细胞中,得到转基因番茄.请据图1回答:
(1)提取目的基因
①若已获取PG的mRNA,可通过逆转录(或cDNA文库)获取PG基因.
②在该基因上游加结构A可确保基因的反向转录,结构A上应具有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得到的目的基因两侧需人工合成BamHI黏性末端.已知BamHI的识别序列如图2-甲所示,请在如图2-乙相应位置上,画出目的基因两侧的黏性末端.
③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中的目的是大量复制目的基因(克隆目的基因).
(2)用含目的基因的农杆菌感染番茄原生质体后,可用含有卡那霉素的培养基进行筛选,与此同时,为能更好地达到培养目的,还需在培养基中加入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培养24~48h后取样,在质量分数为25%的蔗糖溶液中,观察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现象来鉴别细胞壁是否再生.
(3)由于导入的目的基因能转录反义RNA,且能与天然PG基因转录的mRNA互补结合,抑制PG基因的正常表达.若转基因番茄的保质期比非转基因番茄长,则可确定转基因番茄成功.
(4)获得的转基因番茄产生的种子不一定保留目的基因,科研人员常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使子代保持转基因的优良性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