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2.如图为小鼠体内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两种细菌在小鼠体内含量的变化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R型细菌转化的实质是在S型细菌糖蛋白的诱导下发生突变产生的
B.该实验中注射的是R型活细菌和S型死细菌的DNA混合物,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得出S型死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C.bc段数量下降是由于大量的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结果
D.实验中DNA高温下变性但随温度降低又恢复其活性是实验成功的根本因素之一

分析 分析曲线图: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DNA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随着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S型细菌的数量呈现S型曲线的变化.R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开始时大部分会被免疫系统消灭,随着小鼠免疫系统的破坏,R型细菌数量又开始增加.

解答 解:A、R型细菌转化的实质是在S型细菌DNA的作用下发生了基因重组,A错误;
B、该实验中注射的是R型活细菌和S型死细菌,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得出S型死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B错误;
C、bc段数量下降是由于R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开始时大部分会被免疫系统消灭,C错误;
D、实验中DNA高温下变性但随温度降低又恢复其活性,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是实验成功的根本因素之一,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要求考生掌握格里菲斯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及实验结论,明确S型细菌的DNA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各段曲线下降或上升的原因,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家蚕是二倍体生物,含56条染色体,ZZ为雄性,ZW为雌性.在蚕卵孵化过程中,用X射线处理,发现细胞中基因及染色体的变化如图所示(其他基因及染色体均正常).回答问题:

(1)突变I的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突变Ⅱ个体减数分裂能产生4种基因型的卵细胞
(2)野生型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当染色体第二次移向细胞两极时,细胞中有56个着丝点,若基因A的一条链中$\frac{G+T}{A+C}$=$\frac{2}{5}$,则其互补链中$\frac{G+T}{A+C}$=$\frac{5}{2}$.
(3)家蚕野生性状(B)对突变性状(b)为显性,B、b均位于Z染色体上,已知基因b为致死基因.某生物兴趣小组欲设计实验探究基因b的致死类型,选择杂合野生型雄家蚕与突变型雌家蚕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后代中只有雌性家蚕,且野生型性状:突变性状=1:1,说明基因b使雌配子致死;
②若后代中只有野生型性状,且雌:雄=1:1,说明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
③若后代中雄性都是野生型,雌性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且雌株与雄株的比为2:1,说明基因b纯合使雄性个体致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是人体胰岛素分泌调节及发挥生理作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人进餐后,食物刺激消化管牵张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到A处时,细胞膜内外的离子流动情况是Na+从细胞膜外向细胞膜内流动(或Na+内流),兴奋传到B处时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它与受体结合后使靶细胞产生的生理效应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转化葡萄糖,降低血糖浓度.
(3)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主要是通过血液中血糖浓度的变化作用于胰岛进行调节.
(4)某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正常,其患病原因是体内抗体破坏了胰岛素受体,说明该病人还患有自身免疫病疾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2014年8月9日,中国宣布已掌握西非埃博拉病毒(一种RNA病毒)抗体基因,同时具备对埃博拉病毒进行及时检测的诊断试剂研发能力.下列有关该病毒叙述错误的是(  )
A.首次入侵人体,会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B.可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C.记忆细胞与之再次接触会迅速增殖并产生大量抗体
D.已治愈患者进行病毒检测呈阴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金鱼草(二倍体)辐射对称花型(c650)基因与两侧对称花型(c)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自交亲和(Sc)基因与自交不亲和(S)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c650基因比基因c多了Tam5转座子,Tam5转座子是可以从染色体所在位置转移到染色体其它位置的DNA片段.相关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及基因部分结构,如图所示.

(1)将纯合辐射对称花型、自交亲和植株与纯合两侧对称花型、自交不亲和植株杂交得F1
①F1花型为两侧对称,表明c650基因为隐性基因.在基因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F1植株花型的基因型为cc650.
②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对F1中的c650基因进行分子水平的检测,结果发现F1中有一半左右的植株中c650基因发生改变,此变异较一般情况下发生的自然突变频率高,推测可能是Tam5发生转位的结果.
(2)从F1中选出基因型为ScS且c650基因未发生改变的植株进行异花粉得F2
①若不考虑基因发生改变的情况,则F2中辐射对称花型所占比例应为$\frac{1}{4}$.
②从F2的150个辐射对称花型植株中检测出5个植株含S基因,推测F1植株在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重组.
③对上述5个植株的花型基因做检测,其中3个植株中的花型基因为杂合,表明这3个植株中产生了c650基因的等位基因,且此基因与c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同(相同/不同).
④将上述F2中其余2个花型基因纯合的个体自交得F3,其中出现较高比例的两侧对称花型的个体,显示这些个体中c650基因转变为c基因,表明F2中转座子仍具有转座活性.
(3)借助F2中得到的重组个体,并利用Tam5的转位特性,改变S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从而进一步研究S基因的作用机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做实验材料,可看到RNA主要在细胞质中,DNA主要在细胞核中
B.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
C.研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时需要设置对照,正确的做法是:分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进行实验
D.酵母菌计数实验中,先将酵母菌培养液滴于血细胞计数板中央,再盖盖玻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山东省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山东学业考试)如图A和图B为处于不同分裂阶段的两种动物细胞,都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关于它们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细胞A的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细胞中央

B.细胞A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C.联会发生在细胞B,而不会发生在细胞A

D.细胞B的染色体与亲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省鹰潭市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1•盐城二模)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和DNA

B.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酸或核糖核酸

C.DNA是噬菌体的主要遗传物质

D.果蝇的1个精原细胞至少产生两种遗传物质有差异的精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所示为细胞融合技术的一些过程,请据图回答:

(1)如果A、B细胞为植物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植物细胞在细胞融合前,可先除去细胞壁,余下的部分称为原生质体.这一步骤中若用酶解法,所使用的酶是C
A.多肽酶     B.淀粉酶       C.纤维素酶 D.脂肪酶
②杂种细胞形成的标志是形成新的细胞壁.若A、B是植物细胞,则形成的D细胞还要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把D培养成植株.
(2)A、B细胞为动物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A、B是动物细胞,一般取自幼龄动物细胞或胚胎,然后用胰蛋白酶使其分散开来;A、B到C的过程中常用的但不能用于植物细胞培养的手段是用灭活的病毒诱导,所形成的D称为杂交细胞.
②若该过程是制备单克隆抗体,A为小鼠效应B细胞,那么,在获得此细胞之前,小鼠已被注射了相应的抗原.图中B为骨髓瘤细胞.
③若该过程仍是制备单克隆抗体,在A、B到C的过程中,所形成的C有3种,用来培养的D细胞应该是杂交瘤细胞.从中选择出它的方法是选择性培养,获得D后,常用的培养方法是培养基中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培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