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单倍体生物都不能产生正常配子
B.含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可能是单倍体
C.体细胞中只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D.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分析 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凡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体细胞中可以含有1个或几个染色体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雄蜂也是单倍体,仅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是单倍体.

解答 解:A、含有奇数的单倍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但含有偶数的单倍体能产生正常配子,A错误;
B、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如果是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为二倍体,B正确;
C、体细胞中只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说明是由配子发育而来,一定是单倍体,C正确;
D、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二倍体生物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基因成单存在.单倍体和单倍体育种的概念容易混淆.单倍体是用配子发育成一个个体,单倍体育种是利用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白菜--甘蓝”是用细胞工程的方法培育出来的蔬菜新品种,它具有生长期短和耐储藏等优点.如图是“白菜--甘蓝”的培育过程示意图,它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过程中,实现①②过程常用的物质为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2)如果将已去除细胞壁的植物细胞放入低浓度的溶液中,细胞将吸水破裂.
(3)过程③为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若用化学法,所用化学试剂名称为聚乙二醇(PEG),该过程中获得的融合细胞的基因型有AAaaBBBB、AaBBccDd、ccccDDdd.
(4)⑤过程是植物组织培养,该过程先诱导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由它再分化形成杂种植物幼苗.
(5)通常情况下,白菜和甘蓝有性杂交是不能成功的,原因是存在生殖隔离.
(6)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优点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合的障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人体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穿孔素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形成孔洞,导致这些靶细胞解体死亡.下列与该免疫过程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上述效应T细胞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穿孔素属于抗体.
B.侵入靶细胞内的病毒在靶细胞死亡后还要经过体液免疫予以消灭
C.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与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D.在效应T细胞分泌穿孔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  )
A.DNA是遗传物质B.RNA是遗传物质
C.蛋白质是遗传物质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马铃薯是种植广泛的农作物,病毒侵染后导致产量大幅下降,培育脱毒和抗毒的马铃薯品种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方法.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马铃薯茎尖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因此可将马铃薯茎尖种在培养基中,经过人工培养获得脱毒苗.培养基中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填激素名称),诱导离体细胞经过脱分化、再分化过程完成组织培养,从而形成脱毒苗.
(2)为获得抗病毒的马铃薯植株,往往采用转基因技术,将病毒复制酶基因转到马铃薯体内.其过程大致如图所示:

①上述过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马铃薯细胞的方法称为农杆菌转化法.该方法先将目的基因插入到农杆菌Ti质粒的T-DNA上,然后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使目的基因进入植物细胞并插入到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②导入农杆菌时,首先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这里除了需要工具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外,还要用Ca2处理土壤农杆菌,使之转变为感受态,然后将它们在缓冲液中混合培养以完成转化过程.
③该转基因马铃薯产生的配子中是否一定含有目的基因?不一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高等动物进行有性生殖的3个生理过程如图所示,从细胞水平分析图中①、②、③分别为(  )
A.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B.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C.受精作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D.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为了探究小白鼠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材料用具:略
实验步骤:
①取两只健康的、性别与生理状况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
②甲鼠用一定的方法破坏其下丘脑,乙鼠不做处理作为对照;
③把甲、乙两鼠置于可人工控制的温室中,室内温度调为0℃,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若甲鼠体温发生明显改变,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成立;
②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不成立.
请分析回答:
(1)该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有哪些不妥之处,请把它指出来.
①实验前要先测定甲、乙鼠的体温;②实验要有重复性,仅用两只小白鼠进行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性.
(2)若假设成立,下丘脑是其调节体温的中枢,下面给出了四张坐标曲线图,表示小白鼠的代谢状况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则符合甲鼠生理状况的是BD;符合乙鼠生理状况的是AC.

(3)请你运用所学知识,预测甲鼠被破坏了下丘脑后,与乙鼠相比较,除了体温不能保持相对恒定之外,在实验中还能直接观察到哪些异常生理现象或症状?(至少写出两项)
①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精神萎靡;②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食欲减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关于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合子的过程
B.使染色体的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
C.精子和卵细胞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精子全部进入卵细胞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呈“J”型增长曲线增长的种群,没有的种群特征是(  )
A.死亡率B.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型
C.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条件充裕D.种群成员争夺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