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的某家族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若Ⅰ-2无乙病基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 乙病为性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 II-3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8
D. 设H-4与一位正常男性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为3/8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省高二(重点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措施哪一项与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植物激素的作用无关( )
A.棉花摘心 B.培育无子西瓜
C.秋天树叶脱落 D.熟苹果促使生猕猴桃成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胶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涉及到了自交和测交。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自交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测交不能
B.测交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自交不能
C.自交可以用于显性优良性状的品种培育过程
D.自交和测交都不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A卷)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中,一般不可能发生的是
A. DNA的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
B. 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
C. 翻译发生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
D. DNA复制和转录的过程中一定都需要解旋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A卷)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豌豆的高茎基因(D)与矮茎基因(d)的根本区别是
A. 分别控制显性和隐性性状
B. 所含的核苷酸种类不同
C. 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D. 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A卷)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个体(aa的个体在胚胎期致死),两对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成活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A.5/8 B.3/5 C.1/4 D.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眉山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如图是神经元网络结构示意简图,图中神经元①、②、③都是兴奋性神经元,且这些 神经元兴奋时都可以引起下一级神经元或肌细胞的兴奋。和神经细胞一样,肌肉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剌激后,也能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
请回答:
(1)给神经元③一个适宜刺激,在C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这是因为刺激使神经元③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______________进入______________ ,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___结合,导致神经元①产生兴奋。
(2)若给神经元①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但骨骼肌却没收缩;再给骨骼肌一个适宜刺激,骨骼肌发生收缩,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C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有人认为这是A处产生的兴奋由神经元②传递给了神经元①的结果,这种说法正确与否_______(“正确”、“不正确”),判断的依据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省高二(普通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 图中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
C.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过程造成的
D. 农业生产中的中耕松土可以增大⑤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南省安阳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雾霾天气严重危害人体健康。雾霾中的PM2.5进入人体后,肺部的吞噬细胞可以对其部分颗粒进行吞噬,同时PM2.5导致生物膜通透性改变,引起细胞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PM2.5进入吞噬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B. 吞噬细胞内因不含分解PM2.5的酶,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C. PM2.5只有突破人体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后才能被吞噬细胞吞噬
D.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能与PM2.5特异性结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