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某些小分子物质供给大豆.为研究这些物质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在不含有机物的相同土壤中按照表格投放植物落叶等有机物,充分作用后播种大豆种子,出苗一段时间后测定大豆有关指标,结果如表.请分析回答:
分组有机物投放量
(kg)
叶绿素含量
(mg/m2叶)
C5转变为C3
效率
总光合速率(mgCO2/h)
00.8020%2.69
202.3741%4.46
404.6582%8.98
(1)该实验的实验组是乙、丙,表格中除了有机物的投放量以外其它的都是因变量.
(2)测定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时,提取色素的试剂及分离色素方法分别是无水乙醇和纸层析法.
(3)据表分析有机物投放量高的土壤为叶绿素合成提供的矿质元素是N、Mg(写出两种),叶绿素的含量升高可以直接促进光反应合成更多的还原氢和ATP以促进暗反应.
(4)本实验需要测定总光合速率,现给你生理状态相同的两份大豆幼苗,请你设计一个测定大豆幼苗总光合速率的简单实验方案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一份放在暗处测得其呼吸速率,另一份放在光下测得其净光合速率,二者之和为总光合速率,重复至少三次,取其平均值..

分析 1、据表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机物投放量,因变量是叶绿素含量,C5转变为C3效率和总光合速率;
2、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原理主要是:各种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等)中形成溶液,使色素从生物组织中脱离出来.各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但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因而不同色素可以在滤纸上通过扩散分开,各种色素分子在滤纸上可形成不同的色素带. 光合作用可以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主要方式水的光解,可以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暗反应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两个过程.

解答 解:(1)据表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机物投放量,因变量是叶绿素含量,C5转变为C3效率和总光合速率;表中的甲组是对照组,实验组是乙组和丙组.表格中除了有机物投放量以外其它的都是因变量.
(2)测定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时,提取色素的试剂是无水乙醇.分离色素的方法是纸层析法.
(3)据表分析有机物投放量高的土壤中为叶绿素合成提供了大量的N、Mg等必需矿质元素,叶绿素的含量升高可以直接促进光反应,促进光反应的合成更多的还原氢和ATP参与暗反应.
(4)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测定大豆幼苗总光合速率的简单实验方案为: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一份放在暗处测得其呼吸速率,另一份放在光下测得其净光合速率,二者之和为总光合速率,重复至少三次,取其平均值.
故答案为:
(1)乙、丙    有机物的投放量
(2)无水乙醇   纸层析法
(3)N、Mg    还原氢和ATP
(4)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一份放在暗处测得其呼吸速率,另一份放在光下测得其净光合速率,二者之和为总光合速率,重复至少三次,取其平均值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掌握.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是绿色植物生命活动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A表示的过程为光反应阶段,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图中B表示的过程为暗反应阶段,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
(2)A为B提供物质ATP和[H].
(3)若忽然停止光照,CO2供应不变,则[H]和ATP量会减少,C3量会增多.
(4)图C过程的总反应式:C6H12O6+6O2+6H2O$\stackrel{酶}{→}$6CO2+12H2O+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图回答问题:

(1)B表示暗反应.属于有氧呼吸的是C、D、E(填写图中英文字母,3 分,答对一个给一分)过程,有氧呼吸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stackrel{酶}{→}$6CO2+12H2O+大量能量.
(2)A过程中,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膜,吸收光能的物质是叶绿体色素(光合色素),生成的ATP所含化学能来自光能(太阳能).B过程必须由A阶段提供的物质是[H]和ATP,CO2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三碳化合物的过程叫CO2的固定.
(3)C6H12O6中的氧来自于CO2,用18O标记C6H12O6,首先会在图中CO2气体中检测到18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蛾体色受到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在曼彻斯特地区,19世纪中期以前,种群中S基因频率很低,在5%以下,到20世纪则上升到95%以上.据题回答:
(1)从遗传的角度分析:
①最初的S基因是通过突变出现的.它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②S基因频率增高的遗传学基础是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试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①19世纪,桦尺蛾的栖息地(树干)上长满了地衣,在此环境下,种群s基因频率高的原因是浅色蛾(ss)与环境色彩一致,不易被鸟捕食,后代繁殖多.
②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炼铜使地衣不能生长,树皮暴露,并被煤烟熏成黑褐色,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S基因频率升高的原因是环境不利于浅色种生存而利于黑色种生存,黑色个体数增多.
③上述事例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淘汰,有利的变异则逐渐积累,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
④这个种群是否形成了新的物种?为什么?没有,因为没有出现生殖隔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请你解读与酶有关的图示、曲线:
图1和图2是与酶的特性相关的图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和图2分别表示了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的特点.
(2)图3和图4是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曲线,请分析回答:
图3中A点后酶促反应的速率不再增加,其限制性因素主要是酶的浓度(数量)、酶的活性.从图4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底物足量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呈正相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蚕豆是二倍体植物,正常体细胞有12条染色体.蚕豆根尖细胞的细胞周期约为17.3h.让萌发的蚕豆种子在低温(4℃)条件下培养36h后,一个处在分裂期的根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最多时为(  )
A.48条B.36条C.24条D.12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下列关于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产生ATP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
B.底物浓度和酶的量不会影响酶的活性
C.ATP是细胞中直接的能量,含量不多但可以不断地由ADP转化来
D.细胞中发生的吸能反应都与ATP的水解相关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双鸭山第一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类遗传病中的唇裂、苯丙酮尿症、先天愚型、抗维生素D佝偻病分别属于①染色体异常遗传病②多基因遗传病③常染色体上的单基因遗传病④性染色体上的单基因遗传病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④①③

D.②③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运动,其中纵坐标表示距离(μm),横坐标表示时间(分).图A中曲线a表示染色体着丝点与纺锤丝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图B表示有丝分裂核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分析回答:

(1)进行分裂的该细胞的长度是40 μm,图A中曲线b 表示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两极的染色体着丝点之间的距离.图A曲线a距离减少的原因是纺锤丝收缩,使着丝点到细胞相应极的距离缩小.
(2)从10 分钟起,细胞分裂刚进入后期,相当于B图标号为④的点,此时的典型特点是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