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请分析回答:
(1)A组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    ,F2矮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Ⅰ、Ⅱ、Ⅲ三类矮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     类。
(3)A、B、C三种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品种的是   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矮秆抗病Ⅱ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最常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获得的矮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_____________
(5)在一块高秆(纯合子)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矮秆性状出现的可能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自交 2/3
(2)Ⅱ
(3)C 基因突变频率低且不定向
(4)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 100%
(5)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杂交;如果子一代为高秆,子二代高秆∶矮秆=3∶1(或出现性状分离),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否则,矮秆性状是环境引起的(或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种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如果两者未出现明显差异,则矮秆性状由环境引起;否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解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以下是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小麦种子细胞中,物质A是,物质E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同质量的E和F彻底氧化分解,耗氧量较多的是     
(3)组成物质C的共同化学元素是                                   
若a个C物质组成b条链,组成某种物质G,该物质G至少含有氧原子的个数是
                                                               
(4)如图表示小麦开花数天后测定的种子中主要物质的变化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小麦成熟种子中主要的有机营养物质是   。检测还原糖的试剂是     ,可溶性还原糖的多少可通过            来判断。
②种子成熟时,淀粉的形成与一种磷酸化酶的活性有密切关系,为验证磷酸化酶是否为蛋白质,实验过程中实验组试管中加入2 mL     ,对照组试管中加入     ,然后加入等量的                             
如果实验组试管中同样出现     现象,则证明磷酸化酶是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如图(a)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b)为其中四种鱼(甲、乙、丙、丁)的营养结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a)中过程①表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是       ,图(b)中的生物对应图(a)中的哪些成分?     (用字母表示)。
(2)图(a)②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对该池塘由浮游藻类、甲和丁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

食物链环节
X
Y
Z
GP和NP
GP=55.6×102
NP=1.3×102
GP=176×103
NP=6×103
GP=59.3×106
NP=50.5×106
NP/GP
0.02
0.03
0.85
R
54.3×102
 
8.8×106
未利用

62.8%
99.7%
分析上表中的数据: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    ,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4)下图表示此池塘生态系统中的甲和丁利用食物的部分过程:

则甲的粪便属于  (填字母)的部分,能量由甲流向丁的传递效率可表示为
  (用序号表示)。气温逐渐降低时,若图中的⑥保持不变,青蛙的⑦/⑥的值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根据下面的碳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微观上看,过程③主要在细胞内的    中进行。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①是    ,碳主要以________
    的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3)参与过程④的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是         。它们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        
(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其中物质作为能量的    ,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    ,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5)从上图可知,减轻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是:
第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体内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体内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请回答:
(1)上述实验可以说明        是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
(2)为了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需要给A组大鼠注射         ,然后检测相应的抗体。
(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      。在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       。在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这三类细胞中,不属于免疫细胞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某科研小组对野生纯合小鼠进行X射线处理,得到一只雄性突变型小鼠。对该鼠研究发现,突变性状是由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某基因突变产生的。该小组想知道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设计了如下杂交实验方案,如果你是其中一员,将下列方案补充完整。(注:除要求外,不考虑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相应基因用D、d表示)
(1)杂交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统计:观察并将子代雌雄小鼠中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数量填入下表。(下表不填写,只作为统计用)

 
野生型
突变型
突变型/(野生型+突变型)
雄性小鼠
 
 
A
雌性小鼠
 
 
B
(3)结果分析与结论:
①如果A=1,B=0,说明突变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A=0,B=1,说明突变基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且位于       
③如果A=0,B=     ,说明突变基因为隐性,且位于X染色体上;
④如果A=B=1/2,说明突变基因为                                   
且位于     
(4)拓展分析:如果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突变性状为    ,该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如图1是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图2表示由于DNA中碱基改变导致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发生改变的过程,表3为部分氨基酸的密码子表。据图回答:

第一个
字母
第二个字母
第三个
字母
U
C
A
G
A
异亮氨酸
异亮氨酸
异亮氨酸
甲硫氨酸
苏氨酸
苏氨酸
苏氨酸
苏氨酸
天冬酰胺
天冬酰胺
赖氨酸
赖氨酸
丝氨酸
丝氨酸
精氨酸
精氨酸
U
C
A
G
表3
(1)据图1推测,此种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变异方式可能是     
(2)在真核生物细胞中图2中Ⅱ过程发生的场所是          
(3)表3提供了几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如果图2的碱基改变为碱基对替换,则X是表3氨基酸中   可能性最小,原因是           。图2所示变异,除由碱基对替换外,还可由碱基对             导致。
(4)A与a基因的根本区别在于基因中   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为研究人工引入草本植物D后对一湿地生态系统(主要植被类型B、C)的影响,在实验前后分别对该湿地植被类型、昆虫种类和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主要植被类型
昆虫种类数
昆虫种群密度(只/m2)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区
B、C
D
39
14
15
3.3
对照区
B、C
B、C
39
39
15
14.8
(1)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D的种群密度时,若选取的样方数量太少,易导致        。若调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需要统计          
(2)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之间是通过         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同时       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人工引入植物D后,昆虫的种类和种群密度都大幅减小,最可能的原因是          。预计该湿地生态系统食虫鸟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4)下表是该湿地生态系统在实验一年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同化总量(106J)
现存个体中的能量(106J)
呼吸消耗量(106J)
   植被
1000
200
590
   昆虫
100
15
64
食草鸟
20
7
11
食虫鸟
13.8
4.7
6.8
分析上表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106J,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在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要维持其稳定性,除了生物群落外,还必须含有的成分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绣线菊是一种常见的园林栽培灌木,花色绚丽,品种繁多。为研究金山绣线菊和金焰绣线菊对弱光照的耐受能力,研究者完成实验得到如下结果。

(1)研究者利用遮荫网控制不同组别的透光程度,对照组应采取的处理是     。各处理条件下,图中所示有机物积累量最多的时刻是      
(2)处理条件为              时,两种绣线菊光合速率在全天只出现一次高峰,此条件主要影响光合作用发生在        部位的光反应阶段。
(3)恢复处理是指撤掉遮荫网,常规条件培养15天后测定的指标。从上图两种绣线菊恢复处理的曲线可知,对弱光耐受能力更强的是       绣线菊,理由是        
(4)本实验每种处理条件几乎都在12:00左右出现“低谷”,此时细胞间隙中的     不足,直接产物C3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