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7.某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图甲为其细胞的部分生命活动示意图,图乙为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和染色体数量变化的坐标图请据图回答:

(l)图甲中细胞c的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或者第一极体,其对应乙图中的时期是IJ(用字母表示)
(2)该个体的器官中,能同时观察到图乙中①②段所示细胞变化的是卵巢
(3)乙图中能发生基因重组的时段是GH(填字母)
(4)若细胞c相关基因组成为AaBb,则形成的原因最可能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分析 分析图甲:该图的卵原细胞进行的减数分裂,a是卵原细胞,b是初级卵母细胞分裂后期,c是次级卵母细胞或者第一极体.
分析图乙:①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的变化;②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的数目变化;③表示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含量变化.

解答 解:(l)根据试题分析,图甲中细胞c的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或者第一极体,其对应乙图中的时期是IJ.
(2)由图甲细胞b来看,该动物为雌性个体,该个体的器官中,能同时观察到图乙中①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的变化;②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的数目变化的是卵巢.
(3)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乙图中能发生基因重组的时段是GH.
(4)若细胞c相关基因组成为AaBb,说明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了基因Aa、Bb,则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者交叉互换(基因重组),又该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故a和b不可能来自交叉互换,故c相关基因组成为AaBb,则形成的原因最可能是基因突变.
故答案为:
(1)次级卵母细胞或者第一极体  IJ
(2)卵巢
(3)GH
(4)基因突变

点评 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生命活动示意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是同种生物4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其中A对a为显性.B对b为显性,哪两个图示的生物杂交后,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  )
A.图甲和图丙B.图甲和图丁C.图丙和图乙D.图乙和图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是哺乳动物细胞正在进行分裂的示意图(1~4为染色体,其中一对为性染色体,M、m、n为染色体上的基因).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所示的细胞称为初级精母细胞,依据是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均等分裂
(2)图中互为同源染色体的是1和2,3和4;互为等位基因的是M和m.
(3)细胞分裂过程中,M与M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期,这个时期细胞内有4个DNA分子,有2个染色体组.
(4)若下图为该细胞分裂产生的一种生殖细胞示意图,请在框内画出其他三种生殖细胞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物质中,在核糖体内合成的是(  )
①胰岛素
②性激素
③淀粉
④淀粉酶
⑤K+的载体
⑥纤维素.
A.①②④⑤B.①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为光合作用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A阶段叫做光反应,是在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
(2)如果突然停止光照,而CO2充足,则C3的量将上升.
(3)参与C3还原成葡萄糖的物质有①还原态氢(或[H])、②三磷酸腺苷(或ATP).(要求写全物质名称及其编号才给分)
(4)请写②→③的化学反应式ATP$\stackrel{酶}{→}$ADP+Pi+能量.
(5)请根据上图分析,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两个重要的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和CO2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数目开始加倍发生在(  )
A.间期B.前期C.中期D.后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液和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
B.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对培养瓶进行振荡
C.为了准确进行酵母菌活菌计数,可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
D.镜检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计数区,再转换高倍镜观察并计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市高二上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选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是因为噬菌体仅蛋白质分子中含有S,P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

B.用35S和32P的人工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然后,用35S和32P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感染末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C.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否则上清液的放射性都会较高

D.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沉淀物的放射性较高的原因可能搅拌离心不充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植物细胞受损后通常会释放出酚氧化酶,使无色的酚氧化生成褐色的物质.人们利用酚氧化酶的功能和特性加工制作商品.请分析回答问题:
(1)植物细胞中的酚类物质与酚氧化酶在细胞质中是分隔开的,是因为细胞内具有生物膜系统.
(2)把含有酚氧化酶的提取液作如下表的处理,请分析并回答:
步骤
试管
①酚氧化酶提取液的处理②加入
缓冲液
③加入
酚类底物
实验后的颜色
A不作处理2ml2ml褐色
B加入蛋白酶,10分钟2ml2ml无色
C加入三氯乙酸(强酸),10分钟2ml2ml
从催化反应条件看,酚氧化酶的作用条件温和,酶促进反应的机理是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实验后试管C中的颜色是无色.试管A、C对照,能获得的结论是强酸使酶失去活性.
(3)茶树叶细胞中存在众多种类的酚类物质与酚氧化酶.绿茶制作过程中必须先进行热锅高温炒制以防变色,其原理是高温使酚氧化酶失活.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充分发挥了酚氧化酶的作用,使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大量减少,也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明显增加.
(4)如要探究温度对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将酶液和底物溶液混合前,需先分别将它们放在等温的水浴锅中保温,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酚氧化酶和底物溶液混合前、后温度一致,使酶促反应实验在预定温度下进行..在本实验中,不同组溶液的pH要保证相同且适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