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有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 |
B. | 物种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就一定会产生生殖隔离 | |
C. | 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就属于两个物种 | |
D. | 能够进行交配,并且产生后代的个体不一定是同一物种 |
分析 1、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不是由环境决定的,其特点有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的、低频性、多害少利性.
2、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3、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使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 解:A、基因突变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有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A正确;
B、物种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不一定会形成新物种,如东北虎和华南虎没有产生生殖隔离,B错误;
C、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正确;
D、生殖隔离是不同种群不能进行交配,或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所以交配后能产生后代,但是后代不育则仍属于不同的物种,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知识,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明确基因突变及其特点,掌握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解题的关键.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江西上高第二中学高三全真模拟理科综合理科综合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关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捕鱼时尽量捕食成熟的鱼,有利于鱼类资源的持续利用
B.用性引诱剂诱捕害虫,能影响害虫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出生率
C.稻田里的水稻呈高低错落分布,使群落呈垂直结构,提高了光能利用率
D.农田除草能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组别 | 操作 | 第1天 | 第3天 | 第5天 | 第7天 | 第9天 |
甲 | 顶芽保留 | 0 | 0 | 0 | 0 | 0 |
乙 | 去顶芽,切口涂抹生长素 | 0 | 2 | 5 | 7 | 10 |
丙 | 顶芽保留,侧芽涂抹细胞分裂素 | 0 | 10 | 20 | 40 | 60 |
丁 | 去顶芽 | 0 | 20 | 40 | 60 | 80 |
戊 | 去顶芽,切口涂抹赤霉素 | 0 | 30 | 65 | 140 | 140 |
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 | 处理前 | 处理后 |
DNA:RNA:蛋白质 | 1:3.1:11 | 1:5.4:21.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③ | B. | ②③ | C. | ①④ | D. | ②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体液调节作用途径为体液运输,神经调节作用途径为反射弧 | |
B. | 神经调节迅速,而体液调节比较缓慢 | |
C. | 神经调节作用时间长,而体液调节作用时间短 | |
D. | 神经调节准确但具有局限性,体液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学说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 | |
B. | 细胞的作用既有独立性又有整体性 | |
C. |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 |
D. | 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DNA全为32P、蛋白质外壳全为35S | |
B. | DNA全为32P、蛋白质外壳部分为35S | |
C. | DNA部分为32P、蛋白质外壳全为35S | |
D. | DNA部分为32P、蛋白质外壳部分为35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病可通过取孕妇羊水进行染色体检查来进行产前诊断 | |
B. | 纯三体型的形成可能是父亲或母亲减数第一次分裂时18号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 | |
C. | 嵌合型个体是由于个体发育过程中某些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异常导致 | |
D. | 易位型个体的形成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