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一种保鲜剂--青鲜素,能抑制植物细胞生长与分裂从而抑制发芽,被用于蔬菜和水果的保鲜,但其残留会损害人体健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青鲜素和 (一种植物激素)的作用类似。
(2)其残留毒性可能会导致人体细胞致癌,请指出青鲜素导致细胞癌变的机理: 。
Ⅱ.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不同的作用效果,请根据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
(3)为探究不同浓度6—苄基氨基嘌呤(生长调节剂)对洋兰插条生根的影响,完成了一组预实验,结果如图1。
①若要探究6—苄基氨基嘌呤促进洋兰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还应增设实验组,从图中数据判断,6—苄基氨基嘌呤浓度的取值应设在 ppm之间。
②用6—苄基氨基嘌呤处理洋兰插条比较简便的方法有蘸沾法和 两种。
(4)生长素对茎、根等器官的生长均有影响,图2是水平放置的绿豆幼苗根、茎对生长素作用的反应曲线,图示字母中表示根近地侧的是 。若将同样的绿豆幼苗根、茎水平放置在一失重的装置中,则茎的近地侧和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关系是 。
Ⅲ.下图表示赤霉素的部分发现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赤霉菌与植物体之间有互利共生的关系
B.根据过程③和④,可以肯定赤霉素就是植物激素
C.植物体内合成赤霉素的主要部位是根冠、叶片、成熟的种子
D.若用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处理芹菜,可以使食用的叶柄增长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河北唐山一中高二下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遗传信息的内容正确的是( )
A.不同DNA分子中(A+T)/(C+G)比例是不变的
B.DNA分子的每个碱基上均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脱氧核糖
C.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
D.来自同一玉米果穗的籽粒遗传信息不一定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黑龙江哈尔滨第三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果蝇是雌雄异体的二倍体动物,是常用的遗传研究材料。请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有一个自然繁殖、表现型正常的果蝇种群,性别比例偏离较大。研究发现该种群的基因库中存在隐性致死突变基因a(胚胎致死)。从该种群中选取一对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1中有201个雌性个体和99个雄性个体。
①导致上述结果的致死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让F1中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雌雄比例是 。
②从该种群中任选取一只雌果蝇,鉴别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的方法是:将该雌果蝇与种群中的雄果蝇杂交,如果杂交后代雌性:雄性=2:1,则该雌果蝇为杂合子;如果杂交后代 ,则该雌果蝇为纯合子。
(2)能否从该种群中找到杂交后代只有雌性个体的杂交亲本? 。根据亲代和子代的基因型情况说明理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黑龙江哈尔滨第三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
B.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
C.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
D.染色体上某一片段颠倒后不会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四川成都七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形成
B.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变异个体都可以作为进化的原材料
C.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种群基因库的差异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
D.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必须在有性生殖前提下才能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省皖西南十校联盟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细胞内部分物质的形成过程及其功能可用模型表示如下,回答以下问題:
(1)如图中化学元素为 C、H、0,且单体具有6个碳原子,则大分子物质可能是 ,其中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的是 .
(2)如图中大分子是一类具有运输、调节、免疫等功能的物质,则该大分子物质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有 ;如该类物质中,有种化合物 M是由4条链状化合物构成,单体经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该物质时脱去水分子的相对分子总量为3528,则该化合物 M是由 个单体组成.
(3)如图中大分子的功能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则单体是 .
(4)除图示模型外,大分子物质之间具有的共性是 ,由此科学家才说“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 |
B. | 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 |
C. | 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 |
D. | 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