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7.下列四项中除了(  )外,其余都是一个植物细胞组成的渗透系统的理由
A.细胞液的浓度大于(或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
B.由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构成的原生质层是选择透过性膜
C.液泡中具有一定浓度的细胞液
D.纤维素和果胶构成的细胞壁是全透性的

分析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 解:A、构成渗透系统的条件是:一是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因此细胞液的浓度大于(或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A正确;
B、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原因是有相当于半透膜的由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构成的原生质层,B正确;
C、液泡由液泡膜和膜内的细胞液构成,细胞液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因而液泡中具有一定浓度的细胞液,C正确;
D、纤维素和果胶构成的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不属于半透膜,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渗透作用及质壁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设计简单生物学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有关生物膜的结构特点的叙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构成生物膜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C.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可以运动
D.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分析ATP与ADP相互转化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Pi代表磷酸,则B为ATP.
(2)在人和动物体内D1来自呼吸作用,绿色植物体内则来自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3)A1和A2的作用分别是合成酶、水解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胃肠中的液体属于(  )
A.机体外环境B.机体内环境C.细胞外液D.细胞内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为人体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②③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②③(填序号).
(2)A、B的名称分别是效应T细胞、抗体.
(3)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当它侵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②⑥(填序号)过程发挥免疫作用.
(4)当细菌外毒素再次进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⑤⑦(填序号)过程发挥体液免疫作用.
(5)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④⑤(填序号),其特点是反应快而强,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了记忆细胞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有关激素调节及应用方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油菜在传粉阶段遇到连续暴雨袭击,喷洒生长素类似物可避免减产
B.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幼年个体发育会减慢,成年个体呼吸耗氧量会增加
C.切除动物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会减少
D.激素间的拮抗作用不利于维持动物体的生长发育和内环境的稳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能量,可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这是通过哪种方式(  )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回答下列有关细胞生理的问题.
哺乳动物小肠具有吸收食物消化后的产物、水和无机盐等功能.0.9%的NaCl溶液是与兔的体液渗透压相等的生理盐水.某同学将处于麻醉状态下的兔的一段排空小肠结扎成甲、乙、丙、丁4个互不相通、长度相等的肠袋(血液循环正常),并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如表.
组别
实验步骤向肠袋中注入等量的溶液,使其充盈0.7%NaCl10ml0.9%NaCl10ml1.1%NaCl10ml0.9%NaCl10ml,并加入一定量Na+载体蛋白抑制剂
实验结果维持正常体温半小时后,测肠袋内NaCl溶液的量1ml3ml5ml  
(1)在实验开始到结束的半个小时内,甲、乙、丙、丁四个肠袋从外观上观察,体积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明显出现体积变大再逐渐缩小的肠袋是丙.
(2)由此可推测,实验刚开始时,水在肠腔和血液?之间总的移动方向是:甲组A;乙组D;丙组C.
A.肠腔     血液   B.血液     肠腔   C.血液     肠腔   D.不移动
(3)在上述过程中水分子的运动方向是从溶液浓度低处流向溶液浓度高处,水分子的这种移动过程称为渗透作用.四个肠袋中水分吸收最快的是丙组.
(4)实验半小时后,乙肠袋中的溶液被小肠吸收,从10mL减少到3mL,此时肠袋中NaCl溶液的浓度是≥0.9%(填≥0.9%或≤0.9%).
(5)预测丁组在实验半小时后,肠袋内NaCl溶液的量大约是10ml左右.
(6)在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之间,水分子若要发生上题所述的移动过程,需要满足的必要条件是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人类对遗传的认知逐步深入:
(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若将F2中黄色皱粒豌豆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仍为黄色皱粒的个体占$\frac{5}{6}$.进一步研究发现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终止密码.
(2)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4种配子.如果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可能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这一基本条件.
(3)格里菲思用于转化实验的肺炎双球菌中,S型菌有S、S、S等多种类型,R型菌是由S型突变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S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菌.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S,否定了这种说法.
(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碱基排列顺序的多样性解释了DNA分子的多样性,此外,DNA复制时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稳定传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