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图1是实验的部分步骤,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C有大量的放射性,则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的是用32P(填“32P”或“35S”)标记的DNA.
(2)在理论上,上层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大肠杆菌内部.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4)在氮源为14N和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分别为14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a)和15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将只含15N-DNA的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图2所示.预计第Ⅲ代细菌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frac{7a+b}{8}$.
(5)DNA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其复制过程遵循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分析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2、图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①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②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③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3、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15N与14N的原子量不同,形成的DNA的相对质量不同,DNA分子的两条链都是15N,DNA分子的相对质量最大,离心后分布在试管的下端;如果DNA分子的两条链含有14N,相对质量最轻,离心后分布在试管上端;如果DNA分子的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相对分子质量介于二者之间,离心后分布在试管中部.

解答 解:(1)若图中C有大量的放射性,则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的是用32P标记的DNA.
(2)在理论上,上层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到大肠杆菌内部.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4)由于1个含有14N的DNA分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a,则每条单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frac{a}{2}$; 1个含有15N的DNA分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b,则每条单链相对分子质量为$\frac{b}{2}$.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三代,得到子三代共8个DNA分子,这8个DNA分子共16条单链,只有2条单链是含有15N的,14条单链是含有14N的,因此总相对分子质量为$\frac{b}{2}$×2+$\frac{a}{2}$×14=b+7a,所以每个DNA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frac{7a+b}{8}$.
(5)DNA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其复制过程遵循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故答案为:
(1)32P     DNA    
(2)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3)DNA是遗传物质    
(4)$\frac{7a+b}{8}$
(5)半保留复制    碱基互补配对

点评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DNA分子复制的相关计算和方式的探究,结合实验目的分析实验现象推导出实验结论的本题的重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重庆十一中特优班高一下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DNA相对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动物细胞归为甲、乙、丙三组,每组细胞数如图1所示。根据细胞中核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绘制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中的丙组细胞全部位于图2中的BC段

B.图1中的甲组细胞绝大多数位于图2中的DE段

C.图1中的乙组细胞全部位于图2中的AB段

D.图1中的丙组细胞中部分细胞不出现纺锤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以下是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D的基本元素组成是C、H、O、N、P;SARS病毒体内物质H彻底水解后,产生的物质是磷酸、核糖和含氮碱基(A、U、G、C).
(2)组成物质G的基本单位C,在生物体内大约有20种;现有C若干个,在合成含有三条链的G过程中,共产生200个水分子,则C的数目为203个.
(3)小麦种子细胞中,物质E是指淀粉.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主要是由图中的G和H构成(填字母代号).
(4)在动物体内,物质E是指糖原.合成部位主要在肝脏细胞和肌肉细胞中.
(5)相同质量的物质E和F彻底氧化分解,耗氧量较多的是F(脂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将某植物栽培在光照、温度和CO2浓度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如果环境中的CO2含量突然降至极低水平,短时间叶绿体内的3-磷酸甘油酸、RuBP含量变化情况依次是(  )
A.下降、上升B.上升、上升C.上升、下降D.下降、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实验中,甲基绿和吡罗红可分别将叶绿体和线粒体染成绿色和红色
B.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可以获得染色体组加倍的细胞
C.由于色素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度不同,所以其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D.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时无法看到完整的分裂过程,因为大部分细胞处于间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表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根据图回答([]填标号符号与文字,全对才给分):
(1)图中结构2是细胞壁,它是全透性结构,对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2)有氧呼吸主要在[11]线粒体处进行;结构5为高尔基体,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
“车间”;图中13所指的是核糖体,它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3)如果此图为洋葱根尖细胞,则应该没有[4]叶绿体;
(4)将该细胞浸在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关于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和RNA中所含碱基种类完全不同
B.DNA通常为双链,RNA通常为单链
C.DNA和RNA都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且为大分子物质
D.原核细胞中环状DNA和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变形虫和眼虫都是单细胞生物.如图a→b→c→d表示眼虫被变形虫吞噬和消化的全过程,据图回答:
(1)②是起源于①的一种细胞器,叫溶酶体,其中包含消化食物的水解酶;除了图中所示的功能外,它还具有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功能.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它们在核糖体合成后,进入内质网经初步加工后转运到①.
(2)a和d过程的完成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该过程是否需要消耗能量?是
(3)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对变形虫进行染色后放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看到被染成绿色的结构是细胞核.此时还能看到上图所示的过程吗?你的判断及理由是:不能,经染色的变形虫已经死亡.
(4)溶酶体的生成及其作用的过程,说明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密切配合.
(5)变形虫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核,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简述实验思路:将变形虫切成两半,对比观察无核的一半和有核一半的生命活动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重庆十一中特优班高一下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图为学生所绘制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简图,其中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