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甲图表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乙图表示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感受器,乙图是甲图中d(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2)乙图中[③]的名称是突触小泡.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能量的细胞器是[]②线粒体.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多余空格.
(3)静息时,乙图中①处内外的电位呈内负外正;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导致①两侧的电位发生变化,产生兴奋.
(4)在一次反射活动中,兴奋在e、b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a、b、c、d、e、f分别为效应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突触、传出神经和感受器.乙图表示突触结构,其中①是轴突、②是线粒体、③是突触小泡、④是突触前膜、⑤是突触后膜;A是突触小体、B是下一个神经元.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 解:(1)甲图兴奋传导的方向是f→e→c→b→a,f表示的结构是感受器,乙图是突触,是甲图中d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2)乙图中的③是突触小泡,其形成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由于线粒体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所以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能量.缩手反射时,兴奋在突触之间是通过神经递质传递的.乙图中A表示突触小体、B表示突触后膜.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不能由B传到A.
(3)乙图中的①是轴突,在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而在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导致①两侧的电位发生变化,产生兴奋.
(4)在一次反射活动中,兴奋在e、b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
故答案为:
(1)感受器    d     胞体膜或树突膜(缺一不得分)
(2)突触小泡    ②线粒体     神经递质       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内负外正     Na+
(4)单向

点评 本题结合反射弧结构图和突触结构图,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要求考生熟记反射弧的结构,能根据甲图中的d(突触)判断其他结构的名称,熟记突触的类型,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10月份)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不透光罩子罩住玉米幼苗尖端,然后给予单侧光照,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幼苗将( )

A.向光弯曲生长 B.背光弯曲生长

C.向上直立生长 D.停止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研究小组用灰色条纹岩鸽与白色无纹岩鸽做亲本进行交配实验,子代性状为灰色无纹:白色无纹=1:1,让F1中的灰色无纹岩鸽彼此交配,F2表现型及比例均为灰色无纹:白色无纹:灰色条纹:白色条纹=6:3:2:1.回答下列问题:
(1)岩鸽羽色的相对性状中,属显性性状的是灰色、无纹.
(2)根据F2表现型及比例分析,上述两对性状遵循(遵循/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2灰色无纹岩鸽的基因型有2种,其中纯合子的比例为0.
(3)若该岩鸽控制羽色的灰色与白色的基因用A、a表示,控制有纹与无纹的基因用B、b表示,则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
(4)若选择F1中的白色无纹个体进行测交实验,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细胞死活的判定方法有很多种,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①将植物细胞置于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是活细胞
②在高倍镜下观察,若发现细胞质流动,则表明细胞是活的
③将某个动物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外界溶液中,发现细胞形态没有变化,则该细胞是死细胞
④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置于高渗溶液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这说明细胞已经死亡
⑤死亡的细胞中观察不到染色体.
A.①④⑤B.②③④C.③④D.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人感染乳头瘤病毒(HPV)可诱发恶性肿瘤.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接种.一段时间后,统计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结果见表.
组别接种物总人数癌前病变人数
A
(接种前未检出HPV DNA)
A1对照剂7 86383
A2疫苗7 8484
B
(接种前检出HPV DNA)
B1对照剂1 125126
B2疫苗1 121125
(1)疫苗的制备过程如下:首先合成HPV外壳蛋白L1基因,再与运载体连接,导入受体细胞.最后从受体细胞中提取物质制成疫苗.该技术在生物学上称基因工程,疫苗的有效成分是蛋白质(L1蛋白),
(2)HPV属于病毒致癌因子,根据A1、B1两组数据分析,该因子易诱发癌前病变.
(3)接种该疫苗后,体内会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此时疫苗相当于抗原,免疫反应主要由B淋巴细胞完成.一旦HPV再次侵入机体,记忆细胞(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HPV结合,阻止HPV吸附宿主细胞.所以A2组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4)根据B1、B2两组数据分析,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细胞免疫清除体内HP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是某化合物的结构简图,据图回答:

(1)此化合物的名称是三肽.该图中有3种氨基酸,①为氨基.
(2)图中④的名称是肽键;图中表示R基的代号是②、③、⑤.
(3)形成该化合物的生物化学反应叫做脱水缩合.形成该化合物时失去的水分子数与图中数字④所表示结构的数目是相同的.在形成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3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①②③④⑤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如图所示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个图形,要图1转化成图2,所列ABCD四种操作顺序中,正确的应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玻片.
A.⑤④①②③B.④③②C.④⑤③②D.⑤④③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
B.刺激②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⑤
C.刺激③引起效应器收缩属于非条件反射
D.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腐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大豆食品,如臭豆腐、酱豆腐等,该食品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而腐乳本身又便于保存,所以深受人们的喜欢.下面是腐乳制作的流程示意图,根据流程回答问题.

(1)流程图中未写出的程序是加卤汤装瓶.
(2)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合用来做腐乳.制作过程中,加盐的作用是析出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同时抑制微生物生长.
(3)制作腐乳的原理是: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4)传统制作腐乳,豆腐块上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现代腐乳生产是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