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成功地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豌豆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是为了排除伴性遗传和细胞质遗传
B.孟德尔的研究方法是“假说——演绎法”,其中测交实验属演绎过程
C.测交子代表现型不同,说明发生了性状分离现象
D.两亲本杂交,子代表现型比为 3:1,可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D
【解析】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A.孟德尔所在的年代还不知道伴性遗传和细胞质遗传,因此利用豌豆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不是为了排除伴性遗传和细胞质遗传,A错误;
B.孟德尔的研究方法是“假说——演绎法”,其中测交实验属实验验证过程,B错误;
C.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因此测交子代表现型不同,不能说明发生了性状分离现象,C错误;
D.两亲本杂交,子代表现型比为 3:1,可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故选D。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1970年,袁隆平和他的助手李必湖在海南岛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野生稻,该水稻外部形态和普通水稻相似,但它的花粉不育、雌蕊正常。该发现为杂交水稻的研究打开了重要突破口。研究发现,这种雄性不育现象是由细胞质基因和细胞核基因共同控制的(细胞核基因:R—可育,r—不育;细胞质基因:N—可育,S—不育),只有核质基因均为不育时,才表现为雄性不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N(S)基因的遗传表现为母系遗传
B.控制水稻雄性不育的这两类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雄性不育植株在杂交育种中最显著的优点是不用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
D.水稻细胞质基因与核基因的遗传信息的传递均遵循中心法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C.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
D.生物圈内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和课本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变量:无关变量是与实验结果不相关的变量
B.模型构建:拍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
C.模拟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D.同位素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某大型水库因水体富营养化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一定量的鱼苗,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 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
(1)在该水库生态系统组分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______________,其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一定量的鱼苗,常见鱼类的食性如下表:
类别 | 青鱼 | 鲢鱼 | 鳙鱼 | 鲤鱼 |
食性(食物) | 螺蛳 | 浮游植物 | 浮游动物 | 杂食 |
据表分析,你认为最适宜投放的鱼类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3)为确定某鱼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该鱼的上个营养级现有的___,同时为保证该鱼的成活率,应捕杀该鱼的_________。
(4)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看,还应该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如虾、蟹等),你认为这样做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____ 。
(5)为了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请提出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学习“分离和纯化大肠杆菌”时,甲、乙两同学就“大肠杆菌的细胞呼吸类型”产生了争论。甲认为是厌氧型,因为大肠杆菌生活在人或其他动物的大肠中,是缺氧环境。乙则认为是需氧型,因为卫生部门对餐馆卫生检查时,会对餐具、消毒柜等暴露在空气中部位进行取样。老师建议他们通过实验来验证。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两位同学选择LB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蛋白胨10g,酵母膏5g,NaCl10g,加蒸馏水定容到1000mL.从培养基的营养成分看“蛋白胨”和“酵母膏”主要是为大肠杆菌提供______。
(2)两位同学配好培养基后,发现不能用于观察菌落,原因缺少______。要想在众多的菌落中直接观察到大肠杆菌菌落还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从功能上看,该培养基属于______。
(3)两位同学调整好培养基后,采用灭菌的方法是______;采用______法接种才能达到上述实验目的。
(4)两人在培养大肠杆菌时培养条件的不同点是______。结果两人都得到了菌落,说明大肠杆菌细胞呼吸类型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
A. 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B. 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C. 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 D. 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发现,真核细胞中转录产生的RNA还需经过前体RNA→成熟RNA的过程,奥特曼和切赫等科学家为确定催化该过程的酶的化学本质进行了如下的研究。
实验一:核糖核酸酶P由蛋白质和RNA 两种成分组成。1971 年奥特曼发现核糖核酸酶P 去除RNA 后,该酶失去催化前体tRNA 转化为成熟 tRNA 的功能。
实验二:1981年切赫最初推测加工rRNA 的酶存在于细胞核的核液中。他在前体rRNA 中加入核液,对照组 前体 rRNA 不做任何处理, 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中的前体rRNA都转变为成熟rRNA。 实验三:后来,奥特曼的同事设计新的实验,直接证明了核糖核酸酶P中起催化作用的是RNA。 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质中rRNA主要存在于______(填细胞器名称),细胞中的 RNA 是以_____的一条链为模板转 录产生的,tRNA的功能是_____。
(2)实验二的结论:_____。
(3)实验三的设计思路:_____。
(4)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物质,关于生命起源一直存在“核酸和蛋白质哪一种是地 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的争论,上述研究结论使许多科学家认为“RNA是生命起源中的第一个生物大分子”,依据所学的生物知识写出支持这一观点的两点理由: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干酵母用蒸馏水活化之后,酵母中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B.海藻酸钠溶液完全溶化后冷却至室温加入活化的酵母细胞
C.包埋材料海藻酸钠与被包埋酵母细胞之间通过共价键结合
D.固定化细胞通常用于生产能分泌到细胞外的产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