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温/℃ | 10 | 20 | 30 | 40 | 50 | ||||||||||
组别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清除血渍时间/min | 67 | 66 | 88 | 52 | 51 | 83 | 36 | 34 | 77 | 11 | 12 | 68 | 9 | 11 | 67 |
清除油渍/min | 93 | 78 | 95 | 87 | 63 | 91 | 82 | 46 | 85 | 75 | 27 | 77 | 69 | 8 | 68 |
分析 分析表格:甲、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1种或2种酶,丙组不加酶,所以表中的变量有两个,即是否加酶或加入酶的种类、温度.表中数据显性加酶和适当提高温度能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甲组去除血渍所学的时间相对较短,乙组去除血渍和油渍的时间都相对较短.
解答 解:(1)由表格数据可知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的方法有加酶和适当提高温度.甲组去除血渍所学的时间相对较短,而血渍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说明甲组洗衣粉中加入了蛋白酶;乙组去除血渍和油渍的时间都相对较短,说明乙组洗衣粉中加入了蛋白酶和脂肪酶.
(2)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中酶种类不同,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3)酶的作用条件温和,高温(80℃)变使酶变性失活,因此三组之间没有差异.
(4)由于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未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也不能重复利用,所以没有利用酶的固定化技术.
故答案为:
(1)加酶和适当提高温度 蛋白酶 蛋白酶和脂肪酶
(2)专一性
(3)没有差异 因为高温使酶失活
(4)未运用酶的固定化技术;因为酶未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也不能重复利用
点评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酶的特性、探究将有油渍、血渍、汗渍的衣服洗净的办法,要求考生识记酶的特性,掌握探究实验的原则,能正确区分实验的变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表格,提取有效信息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进行杂交实验时,需要在花粉未成熟前对母本进行去雄并套袋 | |
B. | 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7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时,发现F2的分离比都是类似的 | |
C. | 解释性状分离现象时,提出的主要假设是F1产生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彼此分离 | |
D. | 假说能解释F1自交产生3:1分离比的现象,但假说不一定就是正确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果蝇是遗传实验常用材料,下图表示某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与部分基因的位置关系。请回答:
(1)研究发现,A基因的表达产物是果蝇眼色表现所需的一种酶,这说明基因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果蝇的眼色受A、a和B、b两对完全显性的等位基因控制,调节机制如下图:
用纯合红眼雌蝇与纯合白眼雄蝇交配,F1中雌蝇眼色表现为紫眼、雄蝇眼色表现为红眼。若进行上述实验的反交实验,则亲本组合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F2的表现型(需具体到性别)及比例_________________。
(3)果蝇III号常染色体上有裂翅基因。将某裂翅果蝇与非裂翅果蝇杂交,F1表现型比例为裂翅:非裂翅=l:l,F1中非裂翅果蝇相互交配,F2均为非裂翅,由此可推测出裂翅性状由__________性基因控制(不考虑变异)。F1裂翅果蝇相互交配后代中,裂翅与非裂翅比例接近2:1,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江西省五市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曲线甲、乙表示生长素浓度对同一植物不同器官的影响,A、B、C、D是相对的四个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C点的浓度为植物茎向光侧的浓度,则背光侧的浓度应大于2m
B.AD段说明生长素作用的特点具有两重性
C.若甲、乙分别表示生长素浓度对幼嫩植物和成熟植物的影响,则乙曲线的顶点应该低于甲曲线的顶点
D.除草剂的作用原理可用图中A点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GA可以延缓叶绿素分解,而BA没有此作用 | |
B. | 对照组中叶绿索的分解不受激素调节 | |
C. | BA的类似物可能被应用于蔬菜保鲜 | |
D. | GA和BA在阻止叶绿素分解方面一定具有协同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不可能是协助扩散 | |
B. | 该物质跨膜运输时必须与载体蛋白结合 | |
C. | 该物质可能是水或甘油 | |
D. | 该物质只能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移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