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2分)下图是各种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在对细胞膜的研究中提出了______________模型。图甲中利用磷脂酶处理,其功能受到影响的结构有                (填序号)。
(2)如果甲细胞能分泌抗体,则与其合成、运输与分泌相关的细胞器有        (填序号)。
(3)不含有脱氧核苷酸,但含核酸的细胞器是[  ]      ,该细胞器的合成与图中[  ]      有关。
(4)图甲⑥中一定不能发生的生理过程有      

A.氨基酸脱水缩合
B.将稳定的化学能转变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C.利用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
D.消耗水又产生水
E.氧化分解葡萄糖
(5)用等量的胰液和胃液的混合液处理图中的③,结果是没有变化,原因是           。
(6)如果将一个活的图乙细胞放入适宜浓度KNO3溶液中,将会出现             现象。
(7)如果乙为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应该有的细胞器是[   ]        和[   ]        
(8)图甲和图丙在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                                    。图丙中的4的功能是          

(12分,1分/空)
(1)流动镶嵌   2 4 6 7 9     (2)1 4 6 7      (3)[1]核糖体 [8]核仁
(4)CE  (多答、错答、漏答不给分)
(5)胰液胃液混合后pH改变,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失去活性
(6)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7)4大液泡 2叶绿体
(8)是否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合成蛋白质

解析试题分析:
(1)桑格和尼克森在对细胞膜的研究中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利用磷脂酶处理,其功能受到影响的是具有膜的结构,图甲中分别有2 (细胞膜)4(内质网)6(线粒体) 7(高尔基体) 9(核膜)。
(2)甲细胞中与抗体合成、运输与分泌相关的细胞器有:合成在核糖体,加工运输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线粒体提供能量,分别是1 4 6 7。
(3)不含有脱氧核苷酸,但含核酸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它的合成与核仁有关。
(4)图甲⑥是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氧化分解有机物,合成ATP,消耗水又产生水,线粒体内有DNA,能合成少量蛋白质。但不能进行利用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
(5)③是中心体,主要由蛋白质组成,由于胰液胃液混合后pH改变,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失去活性,所以用胰液和胃液的混合液处理没有变化。
(6)KNO3 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植物细胞会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因为 K+和 NO3-被主动吸收进入细胞内,提高了细胞液浓度,进而细胞又吸水而复原。
(7)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大液泡和叶绿体。
(8)图甲是动物细胞,图丙是原核细胞,二者在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是否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图丙中的4是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考点:本题考查动物与植物及原核细胞结构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5分)近年来,沙棘木蠹蛾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爆发成灾,引起沙棘大面积死亡。研究者发现,鄂尔多斯市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受害程度有显著差异,如下图所示:

(1)为了计算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有虫株率,研究者应采用_______法分别对两地的沙棘林进行种群密度调查。
(2)已知每个有虫株上的虫数大致相同,那么据上图可知,从2001~2006年,山坡地的沙棘木蠹蛾种群呈_____型增长,在2002—2004年该种群的             最高。
(3)研究者为了研究沙棘的抗虫机理,对山坡地和河滩地的土壤条件和沙棘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研究者认为决定沙棘抗虫性的关键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将生长状况相似的沙棘分为A、B两组,A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与河滩地相同,B组                                                                                      ,结果A组抗虫性显著高于B组,证实了研究者的假设。
(4)对于沙棘木蠹蛾已经成灾的山坡地,在不造成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措施(只答一种)来降低沙棘木蠹蛾的种群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0分)某科学小组对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故前后的某种雌雄异株植物(性染色体为XY型)进行研究,发现了一性状与野生植株有明显差异的突变雄株。经检测,该突变植株的突变性状由某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相关基因用A、a表示)。在事故前,这种突变类型的植株并不存在。请回答:
(1)基因突变通常发生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原因是                          。 
(2)A与a的本质区别是                。若要进一步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位置,基本思路是:选择         杂交,然后观察记录子代中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的个体数量(数量足够多),并计算Q和P值(如下表)

 
野生性状
突变性状
突变性状/(野生性状+突变性状)
雄株
M1
N1
Q
雌株
M2
N2
P
(3)结果预测与结论
①若Q和P值分别为1、0,则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②若Q和P值分别为0、1,则突变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且为    性。 
③若Q和P值分别为0、0,则突变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且为    性。 
④若Q和P值分别为0.5、0.5,则突变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且为    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9分)下面图解表示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及其作用,a、b、c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B、C代表不同的大分子,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是            ,在动物细胞内,与物质A作用最相近的物质是       。若物质A在动物、植物细胞均含有,并作为生物体内的最理想的储存能量的物质,则A是             
(2)物质b是     。若某种B分子由n个b分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组成的2条链组成,则该B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              。从理论上分析,该B物质至少有   个氨基和   个羧基。
(3)物质b中的N元素可能存在于           中,物质c中的N元素存在于       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4分)下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请据图回答;

(1)图中反射弧的感受器为图中的                (用序号回答)。
(2)图中所示突触的数目是         个。
(3)图中A、C和D箭头表示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其中错误的是        处(填箭头旁字母)。
(4)E、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如果在E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计.给予B点一个强刺激,电流计指针发生      次偏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3分)下图表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请回答:

(1)图中[  ]_________上的叶绿素约占该结构上所有色素的_________。
(2)光反应是在[  ]_________上进行的,因为这里分布着__________________;暗反应是在[  ]_________中进行的,因为这里分布着_________。
(3)光反应的生理意义是:光反应所产生的[3]_________和[  ]_________,是暗反应所必需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4)暗反应包括[6]_________和[  ]_________。
(5)若突然降低CO2的浓度,则叶绿体中下列物质的含量变化是[3]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8分)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曲线如图。

(1)阶段II期间,大豆种子胚细胞合成的_________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能够抑制种子萌发的激素是     
(2)阶段III中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 _分布不均,使根的近地侧生长__________,该现象说明了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是                              
(3)在种子发育过程会产生大量的          ,该激素能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0分)下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其中①~⑤表示相关结构。请据图回答:

(1)在反射弧的组成中,结构③的名称为          ,结构       (填数字序号)表示感受器。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         (填 “单”或“双”)向的。
(3)在C处施加一次短暂的有效刺激,该处膜内先后发生的电位变化情况是                  
(4)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插入A.B处神经纤维内,然后在结构④某处施加一次有效刺激,却发现电表指针未发生偏转,那么施加刺激的位置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8分)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课本实验“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后,想进一步探究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多的问题。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将一定浓度的煮沸冷却的葡萄糖溶液与少许酵母菌混匀后,按下图装置实验(实验前瓶中均无氧气)。当测定到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两锥形瓶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1和滤液2.请分析回答:

(1)甲、乙两组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实验中需将培养液量、培养液浓度等控制在相同且适宜,这些条件是____________变量。
(2)酵母菌能产生CO2的场所是                      ,反应产生的CO2还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其颜色变化是                
(3)检测乙中另外一种产物是应用                 溶液,在      条件下,由         色变成         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