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孔是包括DNA在内的高分子物质任意通过的通道
B.不同的细胞内,核仁的大小和数量都是一定的
C.细胞核内的液体叫做细胞液
D.核膜为双层膜,外膜的外表面附着有很多核糖体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陕西省高二实验班上期中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中、
、
分别表示3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3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B.中有的细胞不消耗氧气
C.含有激素和消化酶
D.中细胞种类最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宁夏孔德学区高二上月考二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
B.被叶绿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
C.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
D.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宁夏孔德学区高二上月考二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成熟的红细胞、蛔虫细胞、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合成ATP的场所分别是( )
①细胞质基质 ②叶绿体 ③线粒体 ④高尔基体
A.①,①③,①②③ B.①③,①③,①③
C.①,①,①③ D.①,①③,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一上阶段测三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生物体内存在着两类蛋白质降解过程,一种是不需要能量的,比如发生在消化道中的初步降解,这一过程只需要_____________参与;另一种则需要能量,它是一种高效率、针对性很强的降解过程。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____________(填细胞器)。
(2)细胞内的蛋白质处于不断地降解与更新的过程中。泛素在其蛋白质降解过程中,起到“死亡标签”的作用,即被泛素标记的蛋白质将被特异性地识别并迅速降解,降解过程发生在__________(细胞器)中。
(3)泛素是一个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只在细胞内起作用,可见与泛素的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其合成方式称为__________,76个氨基酸合成泛素之后,分子量减少________。
(4)今有一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55H70O19N10,已知将它水解后只得到四种氨基酸;丙氨酸(C3H7NO2):CH3CH—COOHNH2,甘氨酸((C3H7NO2)):CH2CH—COOHNH2,苯丙氨酸(C9H11NO2):C6H5CH3C—COOHNH2,谷氨酸(C5H9NO4):CH2CH2—CH—COOHCOOHNH2,问:该物质共含有羧基__________个,R基__________种;进行水解时需__________个水分子,水解后谷氨酸有__________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一上阶段测三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李斯特氏菌中的致死食源性细菌会在人类的细胞之间快速传递,使人患脑膜炎。其原因是该菌的一种InIc蛋白可通过抑制人类细胞中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乳酸菌一样,该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该菌使人类细胞发生变形,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该菌在人体细胞间快速传递与细胞膜的特性发生改变有关
D.Tuba蛋白和InIC蛋白的合成均需要内质网的加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一上阶段测三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模式图表示几种细胞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B、C、D、E、F中都含有蛋白质
B.绿色植物的细胞都含有A、C、D、E、F
C.B、E分别是动、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D.F与D间的相互转化能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当人看见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 )
A.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唾液腺属于效应器的部分结构
C.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四川省高三上学期第四次周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A表示某时刻神经纤维膜电位状态,图B表示电位随时间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将图A神经纤维置于低Na+环境中,静息电位将变大
B.甲区或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状态
C.丁区域的膜电位一定是K+外流形成的
D.若图A的兴奋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则乙处电位可能处于③→④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