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 水 B. 葡萄糖 C. 血红蛋白 D. 血浆蛋白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小组中进行某植物的栽培试验,图1表示在适宜的光照、CO2浓度等条件下测得的温度﹣光合、呼吸曲线;图2为在恒温密闭玻璃温室中,连续48h测定温室内CO2浓度及植物CO2吸收速率变化曲线;图3为适宜CO2浓度条件下,温度和光照强度对该植物的CO2吸收速率的影响曲线.请结合图象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虚线表示 . 当温度达到时,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2)图1中,40℃与60℃时,CO2的吸收量均为0,二者的区别是 . 在温度为30℃时,叶肉细胞内的[H]用于 .
(3)图2中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个,实验开始3h内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 , 而在6h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 , 在18h时叶肉细胞中CO2的移动方向为 , 在30h时叶绿体内的ATP的移动方向是 .
(4)图2中由12时到18时叶绿体内C3含量变化是 , 叶绿体利用CO2速率最大的时刻是时,前24小时平均光照强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后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经过连续48h的培养,与0h相比48h时该植物的有机物量是(填“不变”、“增加”或“减少”).
(5)图3中影响CO2吸收速率的因素有 , 图3中E点时,25℃条件下产生的氧气量(填“等于”、“大于”或“小于”)15℃条件下产生的氧气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仙人掌等多肉植物生长于热带干旱地区,这些植物经长期适应和进化,发展出特殊的固定二氧化碳的方式﹣﹣景天酸代谢途径(如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晚上气孔开放,CO2被PEP固定为OAA再被还原成苹果酸贮存到液泡中
B.白天这些多肉植物通过光反应可生成[H]和ATP
C.白天气孔关闭,暗反应固定的CO2均来自细胞质基质中的苹果酸直接脱羧
D.采用景天酸代谢途径可防止仙人掌等多肉植物在白天大量散失水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生物群落是由不同的种群构成的
B. 生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C. 生物群落的生物属于同一个物种
D. 生物群落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体小肠上皮细胞依赖其细胞膜上的Na+﹣K+泵通过消耗ATP不断向细胞外排出Na+ , 以维持细胞外高浓度的Na+环境,而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进入组织液,然后再进入血液循环,最终完成葡萄糖的吸收,据图分析,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不同
B.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C.结构Ⅰ和结构Ⅱ对物质的转运无特异性
D.K+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当今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①全球气候变化 ②水资源短缺 ③臭氧层破坏 ④酸雨 ⑤土地荒漠化 ⑥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是生命之源,在细胞中许多代谢活动都与水有密切关系。下图甲、乙、两、丁分别表示与水有关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甲图中1、2、3共同构成__________,某小组完成该实验探究后,绘制如下曲线,说明随溶液浓度的增加,B/A值__________,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__________。
(2)丙图中的化学反应称为__________,其中产生的H20中的氢来自于__________。
(3)发生乙、丁反应的膜状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丁反应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生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的几个阶段,据图回答:
(1)该生物细胞为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__________。
(2)请将图中细胞按照正确的细胞分裂过程进行排序__________。
(3)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___图所示的时期。
(4)染色单体数和DNA数目相等的细胞是图中的__________。
(5)A图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分别是__________。
(6)作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该图中缺少了细胞周期的__________期,该期细胞内的主要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