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分析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回答问题。
(1)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的个体都不可能无限增加。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3种作用类型,图②代表长颈鹿种群的选择类型。具有中等体型的麻雀个体被选择保留下来,该选择类型可由图________代表。这三种选择类型中,最易产生新种的是图________。
下图表示某种两栖动物3个种群在某山脉的分布。在夏季,种群A与B、种群A与C的成员间可以通过山脉迁移。有人研究了1900至2000年间3个种群的变化过程。资料显示1915年,在种群A和B的栖息地之间建了矿,1920年在种群A和C的栖息地之间修了路。100年来气温逐渐升高,降雨逐渐减少。
(3)建矿之后,种群B可能消失,也可能成为A、C不同的新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1)生存斗争 (生存竞争,适者生存) (2)① ③ (3)由于与种群A之间的地理隔离,阻断了种群B与种群A、C的基因交流;因此种群B内的基因突变开始积累,且产生的变异被环境选择保留下来;种群逐新适应了生存环境,种群规模开始扩张,并形成生殖隔离,新种形成。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自然选择的基本类型,从图中可以看出自然选择有3种类型,①表示稳定性选择,淘汰极端变异个体,保留中间类型,⑵表示单向性选择,保留趋向某一极端的个体,淘汰另一极端的个体。③表示分裂性选择,将极端变异的个体按不同方向保留下来,淘汰中间常态型的个体。③的选择可能使一个物种的种群分化成不同的亚种,进而进化成新物种。根据题意C种群和A种群、B种群之间形成了地理隔离,阻断了它们之间的基因交流,在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的共同作用下,有可能与原来的A、B种群形成生殖隔离,进而形成新种。
考点:考查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基因频率的变化、物种的形成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9分)下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是生物大分子,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它是 ,Ⅰ在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指 。
(2)A和B各表示 和 。
(3)Y完全水解的产物是 。
(4)P的结构通式是 ,P形成Ⅳ的场所是 。
Ⅳ结构不同的原因从P分析是
(5)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图中的 。(填符号)
(6)Y和Z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Z特有的成分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某种鱼的鳞片有4种表现型: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和散鳞(鳞片不规则覆盖于一部分表皮上),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共同决定(分别用Aa、Bb表示,均为完全显性),且BB个体胚胎致死作用。让两尾单列鳞鱼作亲本杂交,F1中这4种表现型的比例为6∶3∶2∶1,请回答:
(1)假设A、a、B、b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则:
①该鱼鳞的遗传遵循 规律。亲本中单列鳞鱼的基因型是 ,F1中正常存活的无鳞鱼的基因型是 。
②F1中胚胎致死的个体基因型有 。
(2)假设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b基因位于图中X、Y染色体的I区段上。
①正常存活的无鳞鱼基因型为:雌鱼 ,雄鱼 。
②请画出该对无鳞鱼相互交配产生F1代的遗传图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3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甲、乙、丙)进行分析、观察和实验,获得的结果如下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 核膜 | 光合作用(能否) | 核糖体 | 细胞壁 |
甲 | √ | √ | √ | √ |
乙 | √ | × | √ | × |
丙 | × | √ |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下图是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图示中,DNA的模板链是
(2)遗传信息是指 分子[ ]链上的 排列顺序。
(3)图示中DNA片段决定 个氨基酸,共需 个转运RNA来运载。
(4)图示中细胞核内发生的过程叫做 ,核糖体上发生的过程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根据人体调节产热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右图)回答有关问题:
(1)TRH是 激素,TSH是 激素。
(2)寒冷环境中A和B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 ,作用于骨骼肌和其他组织。
(3)常温下,若血液中A有增加趋势时, TRH和TSH的分泌量将 ,这种调节属于 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8分)为探究NaCl和CuSO4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有关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表所示。分析回答:
试管编号 实验步骤 | 1 | 2 | 3 | 4 |
1%NaCl溶液(mL) | 1 | | | |
1% CuSO4溶液(mL) | | 1 | | |
1% Na2SO4溶液(mL) | | | 1 | |
蒸馏水(mL) | | | | 1 |
pH为6.8的缓冲液(mL) | 1 | 1 | 1 | 1 |
1%淀粉溶液(mL) | 1 | 1 | 1 | 1 |
唾液淀粉酶溶液(mL) | 1 | 1 | 1 | 1 |
各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保温适宜时间 | ||||
取出试管,加入1%碘溶液0.1mL | ||||
观察结果 | 无色 | 深蓝色 | 浅蓝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8分)通过以下一组材料,请分析细胞膜的成分及功能。
材料一 1895年,英国的细胞生理学家Overton注意到脂溶性的化合物通过细胞膜的速度比水溶性的化合物快。
材料二 1925年,美国化学家Gorter、Grendel等人发现,红细胞膜所含的脂质若铺展成一个单分子层的话,其面积等于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材料三 通过表面张力的试验发现,细胞的表面张力比水与油之间的表面张力要小得多。有人在脂肪与水的模型中加入极少量的蛋白质,结果表面张力就降低了很多。
材料四 取两种不同的海绵动物,使其细胞分散成单个的,然后掺在一起的混合培养,发现只有同种的细胞才结合。
(1)材料一说明 ;
(2)材料二说明 ;
(3)材料三说明 ;
(4)材料四可作为 的典型例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0分)下图为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轻度污染后的自我净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少量有机废弃物排入河流,不会使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其原因是 。
(2)微囊藻是水华的主要生物之一,当河流中的N、P等元素含量变化时,对微囊藻的环境容纳量是否有影响?__________。
(3)在河流的上游段,溶解氧因好氧微生物的大量繁殖而大量减少,但在河流的中下游的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要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可采用黑白瓶法。该方法是从湖泊的一定深度取水样,测其初始的溶氧量。然后将水样分装在透光的白瓶和不透光的黑瓶中,黑白瓶都放回取样深度,一段时间后取出,再测黑白瓶中溶氧量,这些数值可用来研究该水层是否存在光能自养生物,以及它们固定太阳能的多少等问题。此时,白瓶中溶氧量的变化是瓶中生物________________之差。
(5)前些年,人们为了追求农业的高产出,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使得河流受到的污染也慢慢加剧。请问,在该事例过程中人们违背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