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果蝇体内某个细胞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染色体1、5、3、7、8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B.图中标注的三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含有基因B、D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若该细胞分裂后产生了一个ABdXX的配子,则一定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江苏省等校高三12月校际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植物激素突变体是研究植物激素合成、代谢途径及生理功能的重要实验材料,某课题组为了研究生长素和赤霉素对遗传性矮生植物的作用效应,将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分别喷施到5个不同突变体(生长速率分别为1g 1.2、1g 1.4、1g 1.6、1g 1.8、1g 2.0毫米/7天)的矮生豌豆幼苗上,实验结果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赤霉素能促进 从而引起植株增高。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 ,图中设置③组的作用是 。
(3)根据实验喷施 能明显促进矮生豌豆的生长,生长速率越慢的品种,对该激素生长反应越 (填“显著”或“不显著”),其原因可能是遗传性矮生植株体内缺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甘肃省天水市高三上第三次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动物细胞中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B、C分别对a、b、c为显性。用两个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则F1体细胞中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高二上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后,Na+和K+同时内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高二上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
B.唾液中的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过敏反应是人体异常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现象
D.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南校区高二12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单倍体的是
A.玉米种子发育成的幼苗 B.蛙的受精卵发育成的蝌蚪
C.单倍体育种形成的小麦抗病植株 D.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南校区高二12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遗传密码和反密码子分别位于
A.DNA上、转运RNA上 B.信使RNA上、转运RNA上
C.转运RNA上、信使RNA上 D.DNA上、信使RNA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高二上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研究人员在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研究后,绘制了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甲)和碳循环示意图(图乙),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请据甲、乙两图,回答问题:
(1)图乙中的 (填字母)可构成生物群落,碳元素在其中是以 传递的。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与乙图相比较,甲图中没有的是 (填字母)。
(3)水蚤的粪便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这种情况下,细菌和真菌的能量直接源于第 营养级。
(4)若河蚌从小球藻中获得的能量3/5,从水蚤中获得的能量为2/5,则河蚌增加10g体重,最少需要小球藻g。
(5)该地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如图为在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图(单位:103kJ·m-2·a-1)。
在人为干预下,能量在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用于植食动物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的能量值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江西于都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大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为探究新鲜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是否适合于研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有人做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两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实验设置了10℃、37℃、90℃三个不同温度,故只需使用3支试管
B.从图中看出37℃时酶的催化效率最大,故为最适温度
C.由图看出可以用过氧化氢酶来研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
D.图中曲线不再上升的原因是过氧化氢已被完全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