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1.如图表示某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的几种可能的情形,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请据图作答:

(1)为了预测东亚飞蝗的种群密度,科研人员常釆用样方法调查飞蝗的卵的数量.
(1)若种群起始数量为N0,每年以λ倍增长,则t年后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t=N0λt.其变化曲线与图中的Ⅰ(墳图中序号)相同.
(3)为避免蝗灾发生,应控制该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为K2(选填K、K1、K2、或0),以更好地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Ⅱ.此时东亚飞蝗会不断地聚集,并通过迁徙去追逐“绿色”,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分析 1、据图分析,理想环境中种群数量呈现J型曲线;由于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使得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
2、若图示种群每年以λ倍“J”型增长,N0为种群起始数量,t年后该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0λt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使生物减少的数量,可使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只有出现生殖隔离,才能产生新物种.
3、当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II且种群数量为K2时,说明该处生态系统破坏严重,要建立自然保护区对该物种进行保护.扬子鳄是最高营养级,数量减少后,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增加,处于同一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解答 解:(1)釆用样方法调查飞蝗的卵的数量.
(2)t年后该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t=N0λt,其变化曲线与图中的Ⅰ相同.
(3)种群数量在$\frac{K}{2}$增长率最大,而K2小于$\frac{K}{2}$,将蝗虫种群数量控制在K2,能够抑制其恢复到K值.如果控制在0,则不能提供给以其为生物的营养级生物能量,控制在K和K1,则数量过高,不利生态系统稳定.
(4)若a点变化为干旱,蝗虫数量上升一段时间后趋于稳定,为曲线Ⅱ.此时东亚飞蝗会不断地聚集,并通过迁徙去追逐“绿色”,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故答案为:
(1)样方
(2)N0λt
(3)K2
(4)Ⅱ信息传递

点评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u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稳态是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维持的
B.恒温动物的体温保持不变
C.稳态是绝对的稳定
D.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某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与该图不相符的是(  )
A.在RNA聚合酶作用下DNA双螺旋解开B.DNA-RNA杂交区域中A应与U配对
C.mRNA翻译只能得到一条肽链D.该过程可能发生在原核细胞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选项中依次满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要求的是(  )
①上方山森林公园中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②苏州海洋馆中全部的鱼类
③阳澄湖中所有的中华绒螯蟹                
④太湖湿地公园.
A.①②④B.②①④C.③①④D.③②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几乎所有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都是太阳能
B.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C.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就越少
D.使用动物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密联系.如图表示溶酶体的产生和“消化”衰老线粒体的过程,下列错误的是(  )
A.a、b、c 分别是高尔基体、溶酶体和内质网
B.溶酶体的酶可以将线粒体氧化分解
C.a、b、c、d的膜结构成分是磷脂、蛋白质和糖类
D.b 与 e 结合成 f 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结构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光合作用是维持生命的能量来源,地球上大部分的能量物质也是经过光合作用由太阳能而来.如图是某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
(1)如图中①所示结构是类囊体;产生物质A的过程称为水的光解;物质B是指五碳化合物(C5).
(2)图18中反应II伴随的能量变化是B.
A.光能→电能                           B.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
C.电能→活跃化学能                  D.稳定化学能→活跃化学能
(3)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用14CO2供给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最终探明了CO2转化为有机物的途径.这个途径是图中的C.
A.仅反应I                        B.反应I和反应II        C.仅反应II                 D.反应I或反应II
(4)光合作用被称为地球上最重要的反应,从能量转换和物质变化两方面说明光合作用的意义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稳定)化学能.
CO2浓度,光照强度,温度是最常见的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某学生兴趣小组用真空渗水法探究影响某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实验结果总结为表4.
组别实验条件30min内上浮叶圆片平均数(片)
温度光照强度NaHCO3浓度
组110℃40W白炽灯1%3
组210℃100W白炽灯1%5
组3100W白炽灯1%8
组425℃100W白炽灯4%10
组515℃60W白炽灯0%0
(5)为探究CO2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应将组3中的温度控制为25°C.组别5没有叶圆片上浮的原因可能是C.
A.温度过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而没有氧气产生
B.光照强度较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而没有氧气产生
C.无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而没有氧气产生
D.溶液中无NaHCO3,叶肉细胞无法存活,因而没有氧气产生
(6)通过组别2和3的数据可推知温度会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图中的反应I(反应I或II),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埃博拉病毒(EBV)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其引起人类发生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EBV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核酸-蛋白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通过如图途径进行增殖.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过程②的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过程①所需的酶可来自宿主细胞
B.过程②需要的氨基酸和tRNA的种类、数量相同
C.EBV增殖过程需细胞提供四种脱氧核苷酸和ATP
D.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人体体温恒定的调节,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热量主要来源于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B.人体热量主要来源于骨骼肌和肝脏的产热
C.人体热量的散出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
D.下丘脑感受到体温的变化后,只通过神经系统发送信息,来调节体温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