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9.图1为兴奋性突触结构示意网,图2为刺激轴突A、B后,神经元C的电位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l的电极测得的数值为神经元C的膜内电位的变化.若对神经元A进行荧光蛋白标记,刺激轴突A可直接观察到②先出现Ca2+内流,此时神经元A膜内电位变化是由负变为正,之后引发①突触小泡(填结构名称)定向移动.①中释放的物质与④结合,④是突触结构中的突触后膜.
(2)若图2实验条件适宜,实验过程中材料保持正常活性,每次刺激强度适宜且相同,则根据图2的实验结果分析,Ⅰ、Ⅱ操作的不同点是两次刺激间隔时间不同.4组实验中只有Ⅳ组通过给A、B交替连续多个刺激(间隔时间很短),产生了动作电位.该结果说明突触后膜的多个小电位可叠加,达到一定阂值后会引发动作电位,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突触前膜释放的    累加,作用于突触后膜,最终达到阈值并引发动作电位.

分析 图1的电极测得的数值是负值,因此为神经元C的膜内电位的变化.结构①为突触小泡,②为突触前膜,③为受体,④突触后膜.
分析图2可知,操作I刺激轴突A两次,时问间隔稍长,操作Ⅱ刺激轴突A两次,时间间隔很短,操作Ⅲ先给B一个刺激,(间隔时间稍长)再同时给A、B-个刺激;操作Ⅳ给A、B交替连续多个刺激(问隔时间很短).

解答 解:(1)图1的电极测得的数值是负值,因此为神经元C的膜内电位的变化.结构①为突触小泡,②为突触前膜,③为受体,④突触后膜.刺激轴突A可直接观察到突触前膜Ca+内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定向移动.Ca2+内流会引起膜内电位由负变为正.
(2)分析图2可知,操作I刺激轴突A两次,时问间隔稍长,操作Ⅱ刺激轴突A两次,时间间隔很短,操作Ⅲ先给B一个刺激,(间隔时间稍长)再同时给A、B-个刺激;操作Ⅳ给A、B交替连续多个刺激(问隔时间很短). 因此I、Ⅱ操作的不同点是两次刺激问隔时问不同.只有操作Ⅳ产生了动作电位,说明突触后膜的多个小电位可叠加,达到一定阈值后会引发动作电位,其原因可能是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累加作用于突触后膜,主要引起Na+通道开放增多,导致电位变化增大,最终达到阈值并引发动作电位.
故答案为:
(1)膜内     由负变为正   突触小泡      突触后膜
(2)两次刺激间隔时间不同      突触后膜的多个小电位可叠加,达到一定阂值后会引发动作电位     神经递质(或乙酰胆碱)

点评 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是DNA片段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是DNA片段的平面结构,图乙是DNA片段的立体(或空间)结构.
(2)填出图中5结构的名称:腺嘌呤脱氧核苷酸.7的名称氢键.
(3)从图中可以看出DNA分子中的两条长链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的.
(4)碱基配对的方式为:A(腺嘌呤)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与配对C(胞嘧啶)配对.
(5)从图甲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的方向是反向平行的,从图乙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相互缠绕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关于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花药离体培养出来的个体都是单倍体
B.基因突变对生物进化往往是有利的
C.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叫作基因突变
D.染色体结构的突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大鼠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图甲为大鼠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区段(图中Ⅰ片段),另一部分是非同源区段(图中Ⅱ-1、Ⅱ-2片段).图乙表示某大鼠家系中有甲(相关基因为A,a)、乙(相关基因为B,b)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其中一种是伴x染色体Ⅱ-2区段遗传病.

(1)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5号个体的基因型一定是AaXbY.
(2)该家系中14号个体的致病基因最初来自于1号个体.若11号个体与15号个体交配,生一患病子代的几率是$\frac{1}{8}$.
(3)研究发现,丙病致病基因(d)也在性染色体上,且大鼠种群中的雌雄个体均有患丙病和正常个体存在.现有繁殖能力相同的纯合的正常雌雄大鼠和患病雌雄大鼠各几只,某同学仅用一次杂交实验,即断定Dd在XY的哪一区段.实验思路如下:
①由于雌雄个体中都有患丙病的个体,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图中的Ⅱ-1区段.
②选用正常纯合雄鼠与患病雌鼠杂交:若后代表现型中雌鼠正常,雄鼠患病,则该基因位于Ⅱ-2区段;若后代表现型中雌雄鼠均正常,则该基因位于I区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研究小组为了验证甲状腺激素对垂体的反馈调节机制,做了如下相关实验:
①将多只生长状况相同的成年健康小鼠平均分成A、B、C三组;
②A组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药物Ⅰ(抑制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功能)和药物Ⅱ(抑制甲状腺细胞分泌功能);B组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药物Ⅰ和药物Ⅲ(促进甲状腺细胞分泌功能);C组小鼠注射等量的__;(不同药物只是限制对应区域的功能,对其他区域无影响.)
③一段时间后,测定每组小鼠体内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含量,求平均值.
请回答:
(1)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垂体,并被垂体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从而发挥作用.
(2)实验中的步骤②应填药物Ⅰ和生理盐水,三组实验结果TSH的含量多少因为:A组>C组>B组.
(3)小鼠注射药物Ⅰ的目的是防止因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的不同,进而影响垂体的分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环丙沙星能抑制细菌DNA解旋酶的活性并促进DNA螺旋化.若在细菌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环丙沙星,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细菌基因突变的频率增加B.细菌增殖受到抑制
C.细菌DNA复制发生障碍D.细菌蛋白质合成发生障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清华大学2016年10月19日举行发布会介绍称,该校罗永章团队在世界上首次证明,肿瘤标志物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可用于肝癌患者的检测.不仅在细胞内和细胞表面发挥重要作用,还可分泌到细胞外.该研究团队发现,肿瘤病人血浆中的Hsp90α含量越高,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且更易转移.下列有关Hsp90α叙述,正确的是(  )
A.Hsp90α是由其他相关基因突变后合成的异常蛋白质
B.阻碍细胞内Hsp90α的活性可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
C.Hsp90α分泌到细胞外,离不开核糖体和线粒体的作用
D.抑制Hsp90α合成基因的表达不利于人体健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特异性免疫的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m、n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f、Y(填字母).
(2)图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是d(填字母)、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b(填字母).
(3)图中的③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过程,该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4)图中的e(填字母)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且此类细胞还能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的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这些细胞死亡的方式称为细胞凋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
B.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
C.核膜和内质网膜在结构上有密切联系
D.线粒体膜和叶绿体膜中的膜蛋白是相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