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正常细胞内K+浓度约为细胞外的30倍,细胞外Na+浓度约为细胞内的12倍。当细胞内外的Na+浓度差、K+浓度差减小时,细胞膜上的Na+/K+-ATP酶发挥作用,这种酶可以通过水解ATP,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请回答问题:

1

(1)膜内外Na+具有浓度差,与膜的______性有关。Na+/K+-ATP酶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

(2)在运输Na+K+的过程中,Na+/K+-ATP酶的______发生改变,有利于与离子的结合与分离。

2 3

(3)比较图2和图3,当Na+K+______(顺/逆)浓度差流过Na+/K+-ATP酶,将ADP合成ATP,反之则分解ATP,进行ATP合成或分解的反应条件取决于______。从能量角度看,ATP的合成与分解反应分别是______反应。

(4)生物膜系统的______作用及能量是维系细胞有序性的基础,线粒体内膜上主要完成类似图______(填编号)的过程。

【答案】选择(或选择透过) 主动转运(或主动运输) 空间结构 离子浓度差(或离子流动方向) 吸能和放能 分隔 2

【解析】

1、分析图1可知,钠离子从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且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过程;在该过程中Na+-ATP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钾离子从细胞外运输到细胞内也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且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过程,且在该过程中K+-ATP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2、分析图2可知,钠离子从细胞外运输到细胞内、钾离子从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都是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该过程伴随ATP合成的过程,是吸能反应。

3、分析图3可知,钠离子从细胞内运输到细胞外,钾离子从细胞外运输到细胞内都是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该过程伴随ATP的水解过程,是放能反应。

1)分析题图,细胞外Na+浓度约为细胞内的12倍,这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Na+/K+-ATP酶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且需要消耗ATP,是主动运输。

2)分析图1可知,钠离子的过程中Na+-ATP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钾离子的过程中K+-ATP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这有利于酶与离子结合。

3)分析图2和图3可知,钠离子、钾离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时伴随ATP合成的过程,钠离子、钾离子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时伴随ATP的水解过程,说明进行ATP合成和分解的反应条件取决于离子流动方向。从能量角度看,ATP的合成与分解反应分别是吸能和放能反应。

4)生物膜系统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可以同时高效、有序地进行,由此可知生物膜系统的分隔作用及能量是维系细胞有序性的基础,线粒体内膜上还原氢与氧气反应生成水,释放能量,该过程伴随ATP的合成过程,类似图2的过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神经肌肉标本是由许多兴奋性不同的神经纤维和肌细胞组成(引发动作电位所需刺激强度越低,兴奋性越高)。每根神经纤维控制一个肌细胞,参与收缩的肌细胞越多,肌肉张力越大。如图是一个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M为刺激位点,甲、乙为两极均接在膜外的电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随刺激强度增大,肌肉张力越来越大

B. 刺激强度越大,形成的动作电位也越大

C. 肌膜有皱褶,其上有许多乙酰胆碱的通道蛋白,利于肌细胞更快兴奋

D. M处给予一个适宜的刺激,甲、乙电表偏转幅度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小组探究某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温度适宜),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产生速率或积累速率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甲所示的曲线图。图乙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字母代表气体体积)。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甲中m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限制n点的环境因素不包括 _____________

2)图甲的纵坐标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也能得到类似的图象。

3)若图乙表示的是叶肉细胞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则图中字母存在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植物细胞与周围环境的气体交换情况中ed均大于0,则能不能说明该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一定有积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豌豆种子有圆粒和皱粒两种,如图为圆粒种子形成机制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显示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当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被打乱时,细胞内淀粉的含量会上升

C.皱粒种子中蔗糖含量相对更高,味道更甜美

D.图中①②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有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课外小组欲在体外完成hela(宫颈癌)细胞的培养,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 体外培养条件应模拟细胞生长的内环境条件

B. 定期更换培养基可及时为细胞补充营养

C. CO2培养箱提供的CO2可促进细胞呼吸

D. 贴壁生长的hela细胞可用胰蛋白酶处理后进行传代培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微生物絮凝剂不仅具有絮凝沉降废水的作用,同时具有自身降解的能力,是一类无毒、安全、环保、不造成二次污染的絮凝剂。科研人员通过生物技术筛选稳定、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请回答问题:

(1)将取自玉米地的土壤,加入______制成菌液,将菌液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富集培养,再通过______法接种到固体培养基,数天后,挑选出生长较好、表面光滑带黏性的单个菌落,分别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继续培养。

(2)测定初选菌落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效果,挑选出______的菌株,通过测定该菌株基因序列,与产絮凝剂菌株系统发育进化树进行比对,确定为酱油曲霉。

(3)为进一步确定起主要絮凝作用的是菌体细胞还是菌体释放到发酵上清液中的物质,分别测定发酵液中不同成分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效果,结果如图1

1

其中D组的作用是排除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

(4)为研究微生物絮凝剂对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因素(有机物污染程度用生化需氧量COD表示),科研人员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i.向生活污水中加入4 mL微生物絮凝剂,均分为多组,pH值分别调到19,将温度设定为该菌最适生活温度30℃,培养后取样测定COD去除率。结果见图2

ii.调节生活污水pH值为7,均分为多组,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的微生物絮凝剂,将温度设定为30℃,培养后取样测定COD去除率。结果见图3

①由结果可知,COD去除效果最佳的条件是_______

②上述实验结论不严谨,请从实验设计中寻找原因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自然界中洪水、灌溉不均匀等易使植株根系供氧不足,造成“低氧胁迫”。采用无土栽培的方法,研究了“低氧胁迫”对两个黄瓜品种(A、B)根系细胞呼吸的影响,测得第6天时根系细胞中丙酮酸和乙醇含量,结果如下表:

实验处理

结果

项目

正常通气品种A

正常通气品种B

低氧品种A

低氧品种B

丙酮酸(μmol·g-1

0.18

0.19

0.21

0.34

乙醇(μmol·g-1

2.45

2.49

6.00

4.00

(1)黄瓜根系细胞产生丙酮酸的场所是___________,丙酮酸转变为乙醇的过程___________(能/不能)生成ATP。

(2)由表中信息可知,正常通气情况下,黄瓜根系细胞的呼吸方式为___________,低氧胁迫下,黄瓜根系细胞___________呼吸受阻。

(3)长期处于低氧胁迫条件下,植物吸收无机盐的能力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系可能变黑、腐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果表明,低氧胁迫条件下催化丙酮酸转变为乙醇的酶活性更高的最可能是品种A,其原因可基于下图做进一步解释,该图为对上表中实验数据的处理。请在下图中相应位置绘出表示品种B的柱形图 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高等动物的一个DNA分子片段如图所示,a、b、c分别是DNA上的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只改变基因排列,不改变基因数量

B. DNA分子中少数核苷酸对缺失引起a、b、c中任何一个不表达,属于染色体畸变

C. 若a基因中缺失或替换了某个碱基对,则该基因编码的肽链长度就会发生改变

D.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均有可能使得该DNA上的基因c变为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两个电表(甲、乙)的电极ABCD分别连接在两条神经纤维外侧,其中 电极D所在位置神经纤维有膜损伤(负电位且无法产生兴奋);未受刺激时电表指针如图所示。若分别给两条神经纤维以适宜强度刺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乙均不形成反射

B. 受刺激前,甲不是静息电位,乙不是动作电位

C. 若刺激点在AC左侧,则甲偏转,乙不偏转

D. 若刺激点在两个电极的中点 ,甲不偏转,乙偏转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