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项目 | 红壤 | 红壤+污泥 | 红壤+含7%生物质炭的污泥 |
土壤PAHs含量(μg/Kg) | 527 | 1079 | 765 |
黑麦草叶绿素含量(mg/g) | 2.0 | 2.1 | 2.3 |
黑麦草每盆干重(g) | 1.7 | 2.3 | 2.7 |
黑麦草PAHs含量(g/Kg) | 401 | 651 | 428 |
分析 1、植物根吸收矿质元素是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需要消耗ATP;分析表中的数据要从土壤中的PAHs含量以及黑麦草PAHs含量进行对比分析;黑麦草叶绿素的含量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入手.
2、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
解答 解:(1)生物质碳孔隙结构发达,能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促进细胞的呼吸作用,使得细胞的呼吸作用加强,合成ATP,为根系主动吸收养分提高能量.
(2)由表可知,施用含有生物质的污泥中叶绿素的含量较多,促进其光合作用的进行,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从而促进黑麦草的生长;污泥施用后土壤后黑麦草的PAHs含量增加,生物碳的输入则能降低土壤和黑麦草中PAHs的增加量;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无机成分,施用污泥的目的是使其中的养分被充分吸收利用,因此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的生态工程原理.
故答案为:
(1)呼吸作用 ATP
(2)黑麦草叶绿素含量较多 光合作用 有机物 升高 能降低土壤和黑麦草中PAHs的增加量 物质循环再生
点评 本题以信息题的形式综合考查了细胞呼吸作用与ATP,及生态系统的原理等相关的知识点及其内在联系,而且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实践性,题目综合属于中等难度.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C瓶中加入NaHCO3溶液用于吸收CO2 | |
B. | 要确定D瓶中CO2 是由A瓶产生,可在A,C间增加Ca(OH)2 的锥瓶 | |
C. | D瓶的液体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 |
D. | E瓶的液体是橙色的重铬酸钾酸性溶液,用于检测是否产生酒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组别 | 抗原 | 细菌培养基 | 实验处理 | 实验结果 | |||||
添加的绵羊血清类型 | 正常绵羊的(未经抗原免疫)新鲜血清 | 正常人的(未经抗原免疫)新鲜血清 | |||||||
未经抗原免疫的新鲜血清 | 经抗原免疫的抗霍乱血清 | 56℃保温50分钟的抗霍乱血清 | 凝集 | 溶解 | |||||
1 | 霍乱弧菌 | 含蛋白胨的碱性培养液 | + | - | - | ||||
2 | + | + | + | ||||||
3 | + | + | - | ||||||
4 | + | + | + | + | |||||
5 | + | - | - | ||||||
6 | + | + |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防止血红蛋白被氧气氧化 | |
B. | 血红蛋白是一种碱性物质,需要酸中和 | |
C. | 磷酸缓冲液会加速血红蛋白的提取过程 | |
D. | 让血红蛋白处在稳定的pH范围内,维持其结构和功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交联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75)“G”表示凝胶的交联程度、膨胀程度及分离范围,75表示凝胶得水值 | |
B. | 色谱柱内不能有气泡存在,一旦发现有气泡,必须重装 | |
C. | 用300mL物质的量浓度为20mmol/L的磷酸缓冲液充分洗涤平衡凝胶12h | |
D. | 凝胶用自来水充分溶胀后,配成凝胶悬浮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透析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利用蛋白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特性 | |
B. | 蛋白质提取和分离的步骤为: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 | |
C. | 凝胶色谱法纯化血红蛋白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来分离蛋白质 | |
D. | 电泳时,蛋白质在电场中可以向与其自身所带电荷相同的电极方向移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培养液中通常需添加一定量的生长素 | |
B. | 培养液中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份 | |
C. | 培养液需密封后放入含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 | |
D. | 多数细胞适宜生存的pH值为6.2~6.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 B. | 猫叫综合征 | ||
C. | 21三体综合征 | D. | 性腺发育不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