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种群的分布型包括甲、乙、丙三种,其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是最常见的分布型
B.乙是种内竞争的结果
C.种群分布型与其资源需求有关
D.种群分布型就是群落的水平结构

D

解析试题分析:种群的分布型是指种群中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包括集群分布、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不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D项错误;根据图解可知是甲是集群分布、乙是均匀分布、丙是随机分布,集群分布是最常见的分布型,如动物因彼此密切交往而形成社会集群,A项正确;均匀分布是种内竞争的结果,如动物的领域行为、树木争夺树冠空间和根部所进行的竞争等,B项正确;由A、B项可知种群分布型与其资源需求有关,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的分布型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用植物的茎进行扦插时,带芽的枝条容易生根。其主要原因是

A.细胞呼吸强B.芽能产生生长素
C.生长旺盛D.能进行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培育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新品种的简易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氯化钙处理农杆菌有利于重组质粒导入
B.需用含草甘膦的培养基筛选抗性芽
C.上述过程能定向诱导大豆胚尖产生抗草甘膦的突变
D.转基因大豆植株的不同组织中EPSPS蛋白含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用连着微伏表的两个电极测试受刺激后的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已知该纤维静息电位为-70 mV,如果微伏表上发生一次持续约1 ms的电位差的变化:由-70 mV上升到0,再继续上升至+40 mV,然后再下降恢复到-70 mV,则刺激部位和微电极放置位置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生物膜的结构模型,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叶绿体膜是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的,细胞膜是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的 
B.动物细胞融合与钠、钾离子的进出均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膜上的糖蛋白具有信息传递的作用,能够将信息分子转移到细胞内发挥作用 
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具有不同的抗原,给大鼠同时注射两种沙门氏菌,一定时间后从大鼠体内分离出浆细胞,把每一个浆细胞单独培养在培养液中。提取并分别保存该大鼠的血清(生物体内的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每一个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随后的实验中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不同浆细胞的培养液混合,将出现特异性免疫反应
B.向大鼠的血清中分别加入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
C.将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同时加入一种培养液中,最多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
D.大鼠的血清与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混合后,前者含有的抗体与后者含有的抗原将发生免疫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的情况下,其后代可能不出现4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的情况,该生物体减Ⅱ后期的基因组成与性原细胞相比一定不同
B.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一定会导致生物进化
C.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重组是通过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实现的,此现象一定会导致配子的多样性,增强了生物的变异性
D.一个外迁种群只要处于随机交配等理想状态,亲、子代相应配子频率一定相等,但相应的基因型频率有可能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人体中具有生长激素基因和血红蛋白基因,两者(  )

A.表达的蛋白质均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
B.均在细胞分裂前期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复制
C.均在细胞核内转录和翻译
D.转录的mRNA上不同的密码子可翻译成相同的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PCR的反应过程中,引起变性的因素是(    )。

A.pH过高B.pH过低
C.升高温度D.加入酒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