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7.以下有关进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称之为基因库
B.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不变基因频率一定不变,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也一定不变
C.自然选择不是进化的唯一因素,但却是适应性进化的唯一因素
D.因为生物突变的频率不高,因此同地物种的形成比异地物种的形成所需时间长

分析 1、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的总和.
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突变、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非随机交配、遗传漂变等.
3、自然选择对于不同变异起选择作用,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繁殖后代的机会增大,有利变异的基因频率增大,具有不利变异个体生存并繁殖后代的机会降低,不利变异的基因频率逐渐减小,自然选择通过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进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
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新物种形成大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出现生殖隔离,有些新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而直接出现生殖隔离.

解答 解:A、基因库是指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A错误;
B、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不变基因频率一定不变,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可能发生变化,B错误;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自然选择不是进化的唯一因素,但却是适应性进化的唯一因素,C正确;
D、同地物种形成不一定比异地物种形成需要的时间长,如由于高山气候多倍体植物的形成,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种群基因库的概念,生物进化的实质,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隔离与新物种形成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图A、B、C、D表示生物大分子,请分析推断并回答有关问题.

(1)请依次写出图中X、Y所代表的元素:N、P N.
(2)图中大分子物质A的中文名称是脱氧核糖核酸,其彻底水解产是磷酸、脱氧核糖、碱基.
(3)B具有多样性,其原因从b的角度分析是:组成B的b种类、数目、排列排序不同.
(4)细胞结构Ⅰ因而加倍.细胞结构Ⅱ的名称是着丝点断裂糖被,在细胞中的存在部位是细胞膜的外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诱变育种的特点是(  )
①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②能形成新基因   ③大多形成新物种   ④一般对个体生存有利.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H2O)+O2$?_{②}^{①}$CO2+H2O+能量.
A.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且二者还原的物质不相同
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都储存在ATP中
C.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来自H2O、CO2
D.过程①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能在叶绿体中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有关组成细胞化合物及细胞有关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磷脂是组成高尔基体膜等生物膜的成分,原核细胞不含磷脂
B.植物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N素时,需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质参与
C.分泌蛋白质从核糖体初步合成后,由囊泡运输到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结构
D.核膜是细胞核的界膜,真核细胞的绝大多数遗传信息贮存于细胞核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在营养和生存空间都没有限制的条件下,某种细菌每20min就通过分裂繁殖一代,那么24h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是(  )
A.224B.272C.424D.47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对下列四种曲线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①的纵坐标代表种群的增长率,则此曲线可对应种群的“S”型增长
B.若②的纵坐标代表种群增长速率,此曲线可对应种群的“J”型增长
C.若③的纵坐标代表种群增长速率,则A点对应K值,B点对应$\frac{K}{2}$
D.曲线④可表示随时间变化的“S”型增长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面是以小麦为实验材料所进行的实验,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向发芽种子的研磨液中加入斐林试剂,立即呈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含有还原性糖
B.观察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可看到有丝分裂图象,判断出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C.进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时,小麦叶片需要用酒精进行脱色处理,观察到绿色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红色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D.用小麦根毛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因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而调节粗准焦螺旋然后缩小光圈或换平面反光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实验小组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一)将某种玉米子粒浸种发芽后研磨匀浆、过滤,得到提取液.
(二)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后,分为6组并分别调整到20℃、30℃、40℃、50℃、60℃、70℃.
(三)在每支试管中加入少许等量的在对应温度下处理过的玉米子粒提取液(提取液中还原性物质忽略不计),保持各组温度20min.
(四)向各试管反应液中分别滴入2滴碘液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五)重复(一)~(四)实验步骤5次,只是每次实验时间延长10min.
结果分析:
(一)通过分析各试管中颜色变化来确定淀粉剩余量,从而确定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二)将淀粉剩余量换算成生成物的量,绘制出不同温度下生成物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一.

回答问题:
(1)由图一分析,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范围在40℃~50℃之间,30min时50℃试管中底物是否已全部分解?,理由是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30℃、40℃条件下生成物仍在增加,超过了30min时50℃生成物的量.比较图一各温度条件下不同时间生成物量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在不同温度下,酶失活所需要的时间不同,温度越高,酶变性失活所需的时间越短.
(2)在图二坐标中画出30min时不同温度下生成物量的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